self-explained:在瑞典的 HCI 課堂裡

最近開始很喜歡這個詞:「self-explained」。

不需要太多的解釋和分析,只是單純的讓設計反映某些真實的數據。沒有了先入為主的限制,每個人更可能看出不一樣的風景。因為最簡單,想像力能夠創造的空間最大,所以也是最豐富的。:-)

(Advertisement)

第一次聽到這個詞是在斯德哥爾摩大學(SU)一門 HCI 的課:Affective Interaction。這門課的架構是:一個禮拜的密集 lecture,請很多不同的老師來講互動設計的不同面向;接著有大約兩個禮拜的時間,讓你去讀很多很多很多 paper,好在之後一個禮拜的 brainstorming 中能想的更多、考慮得更周全、有更多點子;最後就是大約一個月多的時間,分組實做一個 project。

因為我本人玩心太重,想著都來歐洲了不太想再 coding,所以只去聽了那些 lecture,paper 沒怎麼讀、最後的 project 也沒做。而且因為 SU 沒有「停修」這個制度,卻又一定要註冊這門課才能申請門禁卡進教室,登入討論區看上課的 material;所以簡單來說我最後就是「翹掉」、「擺爛」這堂課了。

不過我仍然在這些課堂之中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教育方式。

所有的情緒都是獨特的

第一堂課是主要負責這門課的教授 Kristina Höök(Kia)做 introduction,她做的東西和人的情緒有關。關於 「情緒」,她說了一個讓我很感動的觀點。她說,「所有的情緒都是很獨特的,永遠不會有兩個完全一樣的感受。因為你此時此刻的感受,可能跟很多事件有關係,比如說你今天有沒有吃早餐、昨天過得怎麼樣、最近發生了些什麼事情。所有的這些或大或小的事件,都可能是你為什麼會這樣感受的一個影響的因素。」

可能因為我本人有時候也會無法控制的太過感性,所以這個觀點很吸引我,我很喜歡。某種程度上,就像在說:「每一個片刻都是獨特而無法被複製的」這件事一樣。我喜歡這些感性的觀點,也有點訝異於說出這段話的人是一個電腦科學家。

也許跟我在台灣接觸到的資訊科學的老師們感覺都比較「理性」有關吧?在這裡,每一個講者都好不一樣,有不一樣的個人特色。Kia 也說,在他們的實驗室裡,有各式各樣不同的人,因為這樣才能在互動設計的領域裡激發出更多不同的想法。

比如說有個老師也是一個 dancer。她在上課的時候不是先講一堆理論,而是先讓大家站起來,聽她的指示做一些身體的活動,「感覺」自己的身體。她說:「如果你要做互動設計的話就不能只是做在電腦螢幕前『想像』應該要怎麼做,而是要真的動起來,真的去感受你自己的身體。」

很難想像這件事會在台灣的 CS 領域的課堂裡發生:老師說,「現在,想像你的指尖帶著你的身體往前走~」、「現在是你的膝蓋~」、「現在上下跳躍,開心的手舞足蹈!」、「現在很慢~很慢~很安靜,聽自己的呼吸」。感覺好像在上什麼現代舞的課噢,哈哈。

另外還有個老師很有趣,他會說:「現在我們休息五分鐘,因為老師需要去抽個菸~」。在多半禁菸的台灣校園,很難想像老師可以這樣大剌剌的說「我需要抽煙」。

上課的方式很活、很有趣,也比台灣的 lecture 有更多的討論和互動;每次都可以聽到些新點子、新想法,所以不太會感覺無聊。老師們不是單方向的「教」你東西,而是丟一些東西出來,讓大家好好互相激盪一下。

self-explained

「self-explained」這個詞,是 Kia 在講她們實驗室之前做的一個 project──Affective Diary 時提到的:這個 project 用了 sensor 去記錄一些像心跳、流汗情況、血壓等生理指標,去 mapping 你隨著時間 arousal、開心或快樂的情緒狀態如何,做視覺化。Kia 說,不同的視覺化表現了使用者不同的生理、情緒狀態,但是他們並不會死版的規定「什麼 pattern 就代表某某特定的情緒狀態」,而是讓使用者知道這些顏色反應的是什麼資料(心跳快慢、血壓高低、或流汗的程度,等等),讓使用者自己去觀察自己的結果,自己去做詮釋。

除了上課方式的感受很不同,這些老師們的個性、外表,也顛覆了我對一般「教授」的想像。Kia 的穿著好活潑、喜歡穿很亮的裙子,感覺的出來她有在搭配,穿出自己喜歡的風格,而不是每天大概都差不多的樸素或半正式。她在台上講課的時候喜歡走來走去、碰碰跳跳的,跟學生開玩笑互動,一點也不像我印象中應該「有點嚴肅」的教授。簡單來說,這裡的「老師」跟學生們不像我們那麼有距離,而是像朋友般的互動、討論。

我會覺得好奇妙,因為在我大多數的求學日子裡,我們真的不用說太多,只要乖乖的坐著聽就好。而且這種課堂上的討論,又跟在台灣時,有時候也會有的「討論」感受不太一樣。

被當做一個「人」在關注

在瑞典的課堂裡,每個學生感覺都被當做一個「人」在關注。因為大家的價值觀是:「每個人都是不同的」,所以會花時間了解你是怎麼樣的一個學生?你對事情有什麼樣的想法?你對修課有什麼計劃或疑惑?──每個學期選課的時候,學生都必須要跟 student counselor 一對一的面談,討論修課;(而不是像台灣電腦選一選、分一分、開學跑加簽。)雖然比較花時間(真的要等很久,因為都會很認真且仔細的討論),但卻表現了他們尊重也願意了解每個人的態度。

他們關注人,多過於成績表現;他們喜歡聽你說,多過於告訴你「你應該要怎麼做」。

我想起小時候我爸總是會說,「因為你是小孩,所以應該要由大人來決定」,他這樣說的時候我都覺得好不公平噢!!因為我是「小孩」,所以很多時候我沒有發表自己意見的權利⋯⋯,好不平等!我在那些時刻都會很想快點長大,變成所謂的「大人」。而瑞典的老師從來不會給你一種「我是大人,我告訴你要怎麼做」的態度,總是會先問你:「你怎麼想?」

當我們被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、當我們的想法和意見被鈴聽的時候,我們好像也才更會去思考、去發掘「我是怎麼樣的人?」、「我喜歡的、想要的是什麼?」,才會看見自己的獨特性。

🙂

學期中的時候,交換學生的主要負責人 Ronald 找了大家去一對一面談,想了解每個人適應的情況、有沒有需要協助的地方;同時,他也想了解我們當初為什麼會選擇 SU,來了之後又對這裡有什麼印象。讓我深深覺得他們很用心。

我跟他說:「我因為想旅遊,所以就沒修那麼多課。有時候看到大家都為了期中考、作業而忙碌的時候,我就會有點罪惡感,好像沒有盡到做學生的本分⋯⋯。」Ronald 聽了,就鼓勵我,跟我說「不,你不需要覺得有罪惡感啊,來這裡交換的機會本來就很難得,旅遊也是另外一個層面的學習和經歷啊,對吧?」:-)

他的回答讓我覺得好酷噢:鼓勵與尊重、多元與平等,都不是他們嘴巴上說說的目標或原則,而是實際上你真的可以感受到的態度。

—— 其實,他們從來不把這些掛在嘴邊說。

某天,陽光照到我的床上,有種好溫暖的感覺

About The Author

soidid

Leave a Reply

* 1) 提問前請先閱讀「關於」中的「提問 & 回覆」。2) 送出後,如果留言沒有正常出現,可能是被系統誤判為 spam;麻煩來信 hi@soidid.tw,我會盡快處理。3) 不希望留言被刊登在頁面的你,歡迎利用「聯絡我」告訴我你的想法與回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