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想變成紙片人?(上)

「Body Image / 女性身體形象認知研究」── 這是我在性別課 [1] 的期末報告主題。

[1] 性別、社會與空間 / 姜蘭虹老師

沒有太多偉大的理想或抱負,這其實是一個圍繞著我自己的報告主題:圍繞著我在這過去五年多來,對自我、對女性身體形象認知不斷轉變及再建立的過程。

(Advertisement)

0 最初的我

在上大學以前,我對自己的外表沒有太多想法、也不是很介意。

我喜歡每天只要穿制服的日子,因為可以不用煩惱「今天要穿什麼」,反正大家都穿一樣嘛!當時的我覺得:何必花那麼多時間注意自己的外表?只要以後長大有能力買好的衣服,應該就不會差到哪裡去吧?這裡的「好」,也不是多名貴的意思,就只是指「可以經濟無慮的買一些適合的衣服」。(看來當時被教育的很「成功」…,哈哈)

大一。

剛從「每天只要穿制服、輕鬆又方便」的國高中脫離,一時之間,心態還沒轉換過來。雖然每天都自由的穿衣服,但也沒有想太多想法:隨性的穿,也自以為隨性的好看。同時,也養成了在課間去買零食、巧克力的習慣;一個學期的「多吃少動」下來,馬上就胖到(目前為止)人生的高峰。

雖然公斤數沒有很驚人,但我一胖就胖在臉,所以還蠻圓滾滾的。當時的我不覺得有什麼不對,對打扮也不是很在意,所以對力勸我稍加打扮、減肥,希望我更「女生」一點的前男友心生不滿:如果真心喜歡我的話就應該喜歡我現在的樣子,為什麼還一直要我改變呢?

1 變瘦的我;想要更瘦的我

大一下學期加入了熱舞社。

熱舞社是一個不一樣的世界:裡面的每個女生都好瘦好瘦、又好漂亮好漂亮;再遲鈍的人應該都會多多少少感受到一些群體壓力。雖然沒有人說,但你會覺得好像應該要變瘦一點、要「像大家一樣」。[2] 這時候因為心裡有點想要變瘦的自覺,加上練舞練的多、運動量變大,所以漸漸變瘦了些。

[2] 就像 T 大比較多女生穿球鞋,C 大比較多女生穿高跟鞋、或其他女生的鞋一樣。這種受環境、團體影響的潛移默化似乎總是存在。

只是,當時的我覺得那也只是「正常」,心裡還是想要瘦到很瘦很瘦,最好像紙片人一樣!只要變得很瘦很瘦,不僅漂亮,穿什麼衣服應該也都會很好看。(多方便!就不必為了買衣服煩惱,師大夜市小小窄窄緊身的韓系日系衣服隨便買隨便穿。)

不過,因為我的意志力並沒有那麼堅強,也不覺得自已真的有辦法變成紙片人,所以「紙片人」的想望就始終只是個沒能實現的願望。儘管如此,「當很瘦很瘦的女生最好」的想法還是一直存在著。當前男友跟我說:「噢,你沒有她那麼瘦是因為她真的吃很少啊!」的時候我會不太高興的回嘴:「可是我就算吃再少也不會變成那麼瘦啊…!」我不高興,可是我不知道自己在氣什麼。

大三、大四,交社了,不再像以前一樣勤練舞。

舞練得少,又沒有其他固定的運動,所以漸漸的就沒有規律運動。不過女生嘛(什麼藉口?哈哈),有時候還是想要減肥(當時還是想要當紙片人,只是依然沒辦法 XD),所以會逼迫自己去重訓室跑步;不過因為跑步實在太無聊了,為了減肥而跑步更無聊,所以從來沒有好好的持續下去過。

2 瑞典的我

就這樣到了大四下學期,我去了瑞典當交換學生。

剛到瑞典時,我還是帶著臺灣文化(亞洲文化)的審美標準來檢視自己,所以不時會脫口說出「糟糕,最近吃太多甜點了,變好胖噢!」這樣的話。同 corridor 的另一個中國女生會和我一樣的聊著這個「糟糕我好胖」話題,然後想著最近也許真的該節制。

不過,這樣的話要是被荷蘭女孩聽見了,她會不太高興的說:我真不明白妳們都那麼瘦了,為什麼還要說自己胖?要是妳們那樣叫胖,那我豈不是更胖?加拿大女孩似乎也默默覺得我是晚餐常常不吃飯、只吃水果或沙拉,已經很瘦卻想變更瘦的偏執臺灣女孩,還會拿這點來開我玩笑:Shirley 妳怎麼今天又不吃飯啦?只吃水果?[3]

[3] 這點我還蠻不開心的,因為大多數的時候我並不是為了要減肥,而是不太習慣歐美的飲食方式,覺得蔬果吃的不夠多,身體感覺很「膩」,所以想要多吃點蔬菜水果。

在瑞典待了一段時間後,漸漸地,我的想法改變了。

我開始覺得我不需要再抱持著「想要變成紙片人」的想法:我不用變的很瘦很瘦,也可以很漂亮。因為這裡有好多不是「很瘦很瘦」,可是真的很漂亮的女孩:她們有自信、舉止大方、穿著打扮展現了獨特的個性。

我開始慢慢覺得,你可以當你想要的自己,總會有人欣賞這樣的你。:-)  [4]

[4] 謝謝曾經讓我這樣覺得的所有人。:-)

我發現,在瑞典的我,覺得自己比較漂亮、也比較有自信。因為這個環境和文化給我不一樣的感覺。

在台灣,我總是不斷接收到「瘦就是美」和「白就是美」的訊息;在瑞典,我不覺得大家有那麼關注我的胖瘦與否,相反地,

他們也不覺得「白就是美」;要是太白,他們覺得看起來不太健康、好像都不喜歡出外活動一樣。關於膚色,他們還說:「我不明白為什麼你們亞洲人總要說自己是 “Yellow”,我覺得你們的膚色很好看啊,一點也不是 “Yellow”。」

在瑞典的這段時間,我也在種種機緣之下養成了慢跑的習慣:發現原來跑步也有它有趣的地方、喜歡跑步痛快流汗、身體徹底活動舒展的感覺,而不像以前是為了減肥而跑步。

而當你喜歡一件事情時,要持續就顯得簡單多了。

下一篇〉我想變成紙片人?(下)

後記

有時候有人問我:「為什麼總是想回瑞典,瑞典真的有那麼好嘛?」我開玩笑的說:「瑞典很好啊,男的帥、女的美,走在街上多麼賞心悅目,心情都會很好!」

其實,我想我總是想回瑞典的理由是「我喜歡自己在那裡的樣子」:我喜歡那個「獨立自主、渴望自由與冒險、對自己有自信」的我 ;在台灣,我常感覺我得「滿足社會對我的期望」;但是在那裡,我會去思考「我想要的是什麼」。或許是交換學生的身分使然吧?This is the question that I have yet to figure out.

About The Author

soidid

Leave a Reply

* 1) 提問前請先閱讀「關於」中的「提問 & 回覆」。2) 送出後,如果留言沒有正常出現,可能是被系統誤判為 spam;麻煩來信 hi@soidid.tw,我會盡快處理。3) 不希望留言被刊登在頁面的你,歡迎利用「聯絡我」告訴我你的想法與回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