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十二月,應邀(其實是自告奮勇)到「2011 歐洲城市展」的斯德哥爾摩場分享在這個城市生活半年的所見所得。會後一直很想把投影片、分享的內容也寫下來,和更多的人分享 ── 我們常聽到北歐的社會福利制度好,但這些社會福利制度、是如何影響著人們日常生活的每一天呢?
01 平等
公車是「大家」的。「大家」包括了:行動不便的人、老年人、娃娃車。因此,為了要讓這些族群方便上下車,所有的公車都是低底盤公車,停車時也會向停靠側傾斜,讓公車和路面的落差減到最小。同時,每輛公車中間一定有塊方形空間,大小足以停靠一輛輪椅或兩到三輛娃娃車。
這塊空間旁的座椅設計是機動式的:若是父母帶著娃娃車上來,可以翻下來坐著,顧著娃娃車;若是有好幾輛娃娃車、或是輪椅需要上車,則可以把椅子收起來,空出較寬敞的空間。
這是我第一張分享的投影片,也是我在瑞典生活半年最大的震撼教育。有一天出門買菜,一位坐著輪椅的女孩上車了。注意到的時候我非常驚訝 ── 因為她是一個人坐著輪椅搭公車的;這完全打破了我對生活的想像。在台灣,我沒辦法想像需要輪椅輔助的身障人士可以這樣獨立、一個人遊走在城市之中。
女孩上車時我沒注意到;下車時,車上兩三位年輕人主動上前協助,幫女孩稍稍抬起輪椅、渡過車子和人行道中的那個落差。幾秒鐘的時間而已。女孩下車了,繼續一個人在平坦的人行道上前進。
也許你會問:「那她怎麼刷票的呢?」的確,要為各個族群創造一個方便「行」的大眾運輸系統,光有硬體設備是不夠的;需要的是整個「使用經驗」的設計,每一個環節都得納入考量。
在斯德哥爾摩,一般人搭乘公車是在較窄的前門上車,然後在司機旁刷票卡,之後由後門下車;而娃娃車、輪椅大多從較寬敞的後門上車。
考量到娃娃車、輪椅從後門上車後,一路走到前門司機旁刷票卡的困難和不方便,這些族群在搭公車時不須刷票卡(但搭乘捷運的時候要)。瑞典的大眾運輸票價十分昂貴,公車的單程票要 160 元台幣。所以不必刷票卡的政策,除了方便,感覺也有從經濟上鼓勵養育小孩的意味。[1]
這是一個很有坡度的城市:住了半年、我的大腿肌和小腿肌都健壯許多。── 但城市的道路是平緩的:前一張公車站牌的圖,可以看到人行道和馬路交接處的緩坡;或者,看到街上隨處可見的娃娃車,你也會明白。如果路不夠平緩易走,也不會有這麼多人願意推娃娃車上街。
發現了嗎?也有很多推娃娃車的爸爸們噢!在斯德哥爾摩,推娃娃車、抱小孩的爸爸們也隨處可見,並不會少於帶小孩的媽媽們。而且他們並不是「假日爸爸」:我也曾在週間的上班時間,看到爸爸推著娃娃車出門、或拎著兩三個小孩搭公車。
02 獨立
在街道上或超市裡,我常看到老年人推著 rollator ,一個人採買著生活用品。rollator 一方面有輔助行走的功能,一方面也能當成購物籃使用。
台灣的我們可能會覺得:「好可憐噢,這麼老了還得自己出門採買。」但瑞典人覺得,能藉著 rollaotr 的幫助、不過度依賴他人生活著,是能獨立的幸福。上街採買的老人不代表他們就是獨居老人、或沒有子女的陪伴;但卻能代表著這個城市讓老年人也能獨立的易居特性。
有時候我會想,這是不是也和這裡的公車「不趕」有關?斯德哥爾摩的公車不趕路、也不趕時間;因為在這裡,公車不是算趟計次的 ── 不是越快跑完幾趟,司機們就能早點下班回家。
在斯德哥爾摩,公車跟火車一樣有個時刻表,每個站牌都會標示各路公車到站的時間。公車絕對不能早走,大多時候也不會遲到。它們神奇的準時,讓我很好奇這個時刻表怎麼能如此精準?也好奇是不是因為這裡的交通比車水馬龍的台北來得簡單、有固定規律,所以比較容易推估公車的到站時間?
老年人推著 rollator 行走於城市中,年輕人則多半以腳踏車為主要交通工具。除了腳踏車的機動性較高、大眾運輸價格昂貴,好的騎乘環境也是原因之一。這裡有腳踏車專用道,也有禮讓行人、腳踏車的公車和汽車。在臺灣,我們蓋天橋讓行人過、路權是屬於車的;在瑞典,路權是屬於行人和腳踏車的。
03 多元文化
這個城市裡有不少移民的身影(根據 wiki,有 26% 的斯德哥爾摩居民為移民或非瑞典人),不管是中東食物 kebab、燒烤食物餐廳、到處可見的雜貨店 tobaksaffäre (tobacco shops),還是戶外的市場、路邊的臨時蔬果攤,主要都是由移民經營的。
而移民就業、以及區域分隔的問題也成為瑞典的隱憂。例如當我搭到離市中心約半小時車程的 Kista,就發現身邊明顯多了許多非裔和中東裔的移民;瑞典的朋友也提到,在昂貴的市中心,往往只有本地的有錢白人住得起。
而瑞典人對移民的看法又是什麼呢?我問他們對這些移民的看法,瑞典人說:「有很多不同文化很有趣啊!」、「我們不會特別去劃分族群」。
在這裡,我倒成了種族歧視最嚴重的那個人。我習慣用族群去概念化、去理解、去觀察,瑞典人則提醒了我「人們不同是因為他們是不同個體,不是因為他們是不同種族。」
不過,雖然我在斯德哥爾摩接觸到的人們多半是友善而開放的,這也不代表瑞典完全沒有種族歧視的問題。在當天座談會上,曾交換至瑞典南部隆德大學的彥如,就分享了她在隆德觀察到的移民處境、和「移民歧視移民」的狀況。
在〈瑞典斯德哥爾摩,一座尊重各種性別&愛環保的「以人為本」之城〉一文裡提到:「Adoption, no segregation(領養,不分種族)這個標語,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街頭有了完美的印證。在瑞典街頭,十分常見西方臉孔的父母帶著東方臉孔的孩子」而且這些父母絕非「領養了小孩就不讓小孩見親生父母」,而是保持著健康的心態,讓孩子了解自己的原生地。
因為某天捷運上的奇遇,讓我對這段話感受很深。
有一天,在捷運上遇到一對母女。小女孩是亞洲人、媽媽則是白種人,看來應該是被領養的小孩。
我:「Sorry?(你說什麼?)」
小女孩:「Where are you from?(你是哪裡人?)」
我:「Taiwan」
小女孩:「Oh! (非常可愛有精神的聲音)」(轉向她媽媽)「Where is that?(台灣在哪?)」
媽媽:「Well, it’s not far away from Korea. It’s the same area.(嗯,台灣和韓國距離不遠,在世界的同一塊區域。)」
媽媽:「No. Well…maybe?(不是。嗯…或者?)」(看向我)
我:「Haha..political issue.(嗯,這是複雜的政治問題)」
媽媽:「Yeah…it’s a difficult question.(對啊,這個問題很複雜)」
我:「22」
(小女孩沉默不知如何接話;我也沒想到可以回問她,我也好不會與人攀談,嗚嗚)
媽媽:「Now you could tell her how old you are.(妳可以告訴她你幾歲呀)」
小女孩:「I’m 8 years old!(我八歲!)」
然後媽媽用英文跟小女孩說,我們下一站要下車啦。下車前媽媽跟我說:「Have a nice day!」小女生也跟著用非常精神飽滿的聲音說:「Yes! Do have!」
小女孩非常可愛,雖然長得很亞洲,可是個性感覺很外國、很活潑;對世界似乎充滿了好奇心(因此主動搭訕我這個長的不太一樣的人)、精力充沛。也可以感覺到媽媽很愛她、很用心在教她。這段巧遇讓我整天心情都很好,也因此當初很詳盡的紀錄了下來。
事後回想,短短的對話其實透露出幾個驚人的訊息:1) 雙語教育很成功,八歲的小女孩就可以在瑞典語和英文間自由切換。2) 看起來媽媽有跟女孩解釋過,她來自韓國、韓國在哪裡。3) 女孩知道自己來自韓國,也知道附近有中國。4) 媽媽知道中國、台灣間的政治問題。
04 性別
在機場、學校、博物館等機構中,廁所的設計都很舒服貼心:沒有台階、門裡面有寬敞的空間、鏡子、和單獨的洗手台。當時的我沒有空間的性別意識,只單純地覺得使用起來好舒服。
後來讀了畢恆達老師的《空間就是性別》,裡頭舉了好幾次瑞典當例子,我才開始回想這些設計給我的感受、猜想「為什麼每間廁所還要設置單獨的洗手台和鏡子?」,是不是這樣一來,女生生理期時,如果不小心沾染衣物,可以比較方便處理?[2]
在座談會上,劉毓秀老師也提到瑞典有不特定限制男性或女性使用的「性別友善廁所」。
不過說到廁所,在斯德哥爾摩上廁所是要付錢的喔(機場、學校除外),每次 5-10 瑞典克朗(台幣約 25-50 不等)。相較於台北「有捷運就有廁所」,這是讓很多旅行者不太適應的一點。
歐洲的自來水是可以飲用的,只是沒想到廁所裡還貼心地提供杯子。
05 寫在最後。
我很喜歡去看、去了解不同的文化,因為「別人的不同」,往往也映照出了「我們的樣子」。雖然這篇分享了很多「斯德哥爾摩的好」,但我也相信:我所看見的、感受到的,只是瑞典的一個小切片,一個用我主觀眼睛看出去的城市切片。瑞典有它的好;必然也有它的不好。在理解世界、和不同人互動時,保持 open minded 的態度才是最重要的。
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要高頌「斯德哥爾摩有多好」,進而讓我們開始批判台灣有多不好;而是 ── 如果斯德哥爾摩是一個宜居生活環境的實現,我們可以從她的優點中學到什麼呢?
除了興起「啊,好想去那裡看看、旅行;真希望自己住在那裡啊」的念頭,更希望大家能因此想到的是:「喔、他們做了這些,那⋯⋯我們要做什麼,來讓自己的家、自己的城市、自己的土地,變成一個越來越好的地方呢?」
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. : )
附註
[1] 關於斯德哥爾摩捷運、公車的無障礙設計,可參考 SL 的官方網站:https://sl.se/en/in-english/getting-around/transport-accessibility/
[2] 所以如果你是正要去、打算去北歐念書工作交換旅行的人,讀讀這本《空間就是性別》,或其他性別意識的書,會讓你到了當地之後有更敏銳的心、更多收穫喔!
公車對話那段好驚人喔!!! 我連瑞典跟瑞士都快搞不清楚了 她們居然知道台灣和中國的關係 T_T 背包客棧那篇文章也好感人 看得我都快哭了!! 好棒的地方!!!!!
平等真的是獨立的第一步 尤其是行的平等~ 能夠掌握自己行動的能力 才能感受真正的自由啊 結論是請跟我一起開車上路吧 XDDDDD
謝謝你的分享,帶我用你的觀點看到不一樣的世界!
我很喜歡你說的:藉由閱讀(還有很多各式各樣的書)會讓你到了當地之後有更敏銳的心、更多收穫。
藉著「別人的不同」,往往也映照出了「我們的樣子」。看見自己的好與需要改進的地方,不再當局者迷,我們就會找到進步的路。tusen takk skål du har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