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 探索:難過的時候
故事是這樣開始的:「想太多」的我,跟「傻傻衝」的朋友在討論「難過的時候怎麼處理情緒」,發現我們的處理方法完全相反!(登愣)
我提到,難過的時候,要先去散散心、平靜下來;朋友疑惑不解。
我:「人需要先感覺好一點,才能面對或思考自己的情緒啊。」
我:「有可能喔,我每次焦慮依戀病發作就運動,感覺好多了,就不焦慮了。」
我:「不會啊,感覺良好之後,我就可以面對問題了。並不是不去想,而是讓自己達到一個好一點的狀態去思考」
對我來說,在情緒的正當下,「走開」往往是有效的做法;但對她來說,「走開」往往意味著逃避。同樣都是「走開」這個行為,對我們來說卻有著相反的意義:
於是我們繼續討論:「自己為什麼走開?/為什麼不走開?」的理由。
為什麼走開/為什麼不走開?
傻傻衝
對她來說,情緒裡面包含著許許多多的念頭,會在情緒之中一一浮現。所以直接面對情緒,才能感受自己到底為什麼不開心:害怕自己被拋棄了、害怕承認自己是不被愛的⋯⋯等等。等到情緒過去了,這些念頭也消失的一乾二凈,再也回想不起來為什麼難過或受傷。(因此有時候會重蹈覆轍)
面對情緒,對她來說,是面對問題,有點像是在「案發現場」收集證據。
想太多
對我來說,「難過」最常見的情況是「想太多」造成的 —— 其實並沒有真的發生值得擔心的狀況,而是因為自己狀態不好(感覺不好),過度解讀生活中的小事,自顧自的認為那是對方不在乎的「證明」。如果情緒是提醒我們「該注意囉」的警鈴,那麼我最常遇到的警鈴是自己腦補產生的假警報(false alarm)。
面對情緒,對我來說,是一種鑽牛角尖,就像是拿著胡謅的證據硬要調查個水落石出。
而我們所使用的文字,也恰恰體現出兩者的差異。她說:「我害怕自己被拋棄了。」在我的情況下,通常沒有那個「了」,而是「我害怕自己(會)被拋棄」比較多 —— 因為我會在「已經被拋棄了」的可能出現前就趕緊先離開。
她感受強烈,所以在情緒的當下感受理解;我想太多,所以學著不過度解讀當下的情緒。
她不小心就會奮不顧身(傻傻衝);我則瞻前顧後,過度理性想保護自己(想太多)。
所以一樣的「在情緒當下走開」的行為,對我們來說有著相反的意義。(寫到這裡有種 Q.E.D. 的感覺✍🙃)
有相反的朋友真好
儘管我是這樣想的:
但實際上也會忘記、或沒有意識到「話題已經涉入『感受』領域」了;就像這篇討論的「難過的時候怎麼處理情緒」—— 我太習慣自己的做法了,就以為大家大概都是這樣吧,而忘記「感受」在這之中扮演的角色。
而相反的朋友會提醒我,給我新的 aha moment:
「啊⋯⋯原來也有這種可能啊!」
「啊⋯⋯原來對你來說是這樣啊!」
有相反的朋友真好。
* 1) 提問前請先閱讀「關於」中的「提問 & 回覆」。2) 送出後,如果留言沒有正常出現,可能是被系統誤判為 spam;麻煩來信 hi@soidid.tw,我會盡快處理。3) 不希望留言被刊登在頁面的你,歡迎利用「聯絡我」告訴我你的想法與回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