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害怕自己沒能力。
即使我知道別人不這麼看待我,但跟外表焦慮一樣,不管別人說什麼,只要自己心裡的那關還沒過,就無法從外在肯定得到安全。
我害怕「想學的東西學不完」、「學的不夠快」、「做的不夠好」。
我可能一面喜歡著「他人信任我、喜歡與我工作」的形象,一面擔心如果有一天被發現「其實我沒那麼好」怎麼辦。這兩者並非同時出現的矛盾,而是隨著感覺好不好交替起伏:
- 感覺好時,是「啊,被信賴的感覺真好!我覺得自己做得到,有好多點子喔!」。
- 感覺不好時,則變成「可能大家只是還沒發現我鴨子划水,私底下偷偷做了很多,才能好像什麼都做得來」。
我想大部份人們應該都是如此吧。
用工作來逃避
當害怕自己沒有價值時,無意識的反應是:找事情來做,證明自己的價值;或藉由投入忙碌中,不必去感受脆弱的感覺。
以前,當我開始用工作逃避感受時,我就進入了「工作」狀態;「感覺」、「意圖」這些,已經不在我的視野範圍內了。
但最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開始每天靜心,對自己狀態的覺察似乎也變得更細緻了。
我開始感受到:「做一件事」底下意圖的流動。
意圖:從塊狀的,到流動的
之前我多半把事情看成塊狀的:做 A 這件事的原因是「意圖 a」,做 B 這件事的原因是「意圖 b」,所以只要我一直在做 A 這件事情,我的原因就一直維持在「意圖 a」。
但最近感受到:
我感覺到自己因為意圖 a 開始做一件事 A,但中間不察覺的時候,意圖可能已經悄悄轉變成 b、c、 d。如果沒有仔細留意內心的狀態,就會誤以為:是啊,我現在還是做著一樣的事情 A,所以我的意圖一定是 a 沒錯,跟開始一樣,沒有改變。
比如畫一張畫。
一開始是出於開心、好奇、探索,但畫著畫著,發現事情沒有自己想的那麼簡單,開始害怕自己做不到。因此不斷投入時間,想證明自己可以畫得很好。這時候意圖就已經改變了。
從喜悅變成恐懼,從表現自我變成尋求外在肯定。但「表面」上,我是一直在畫畫沒錯。
留意每一個當下的意圖
那個漸變很有趣。而一件事也有了更多層次:不只是「帶著我想要的意圖」開始,一路上遇到挫折、變動、意料之外,我都還能選擇一樣的意圖嗎?有時候意圖很容易滑落,一不小心,結果就變成了目的。
也許有點像是:從「正義」到「正義魔人」。
帶著「正義」這樣「好」的意圖開始做某些事,最後卻變成無法接受他人立場、觀點的「正義魔人」。表面上仍然做著一樣的事,但內心已經從柔軟的變成僵化的了。
進入「創造」的狀態
我在畫一張「圖解量子力學起源」的圖時,發現了自己內心這樣的狀態流動。意識到:最難的不是每天花時間,而是每天都進入「創造」的狀態。「創造」對我來說是:不想太多、不擔心結果、全心投入其中。
儘管是帶著「創造」的心(意圖)出發,在某些時刻忍不住會自我懷疑,心想:
- 「啊⋯⋯花了這麼多時間,才畫這樣,真的可以嗎?」
- 「我是不是想得太簡單了啊?」
- 「是不是不美?」
—— 這時候意圖就滑落成「我要畫出別人會肯定的圖」了。
如果我認為意圖無所謂,「時間、努力」才要緊,那我只要繼續保持紀律、投入時間就好了;偏偏當時我正嘗試實踐「意圖很重要」這個想法。
我想知道:如果更有覺察地注意自己的意圖,生活會有什麼改變嗎?—— 於是我逃無可逃,只能面對、只能接受。
- 有時候是接受自己現在沒辦法進入創作的狀態。
- 有時候是面對心魔、克服開始前的最大靜摩擦力,就沒問題了。
但我不會知道什麼時候是哪個狀況、也無法控制場面,只能每天選擇去實踐(practice)。
* 1) 提問前請先閱讀「關於」中的「提問 & 回覆」。2) 送出後,如果留言沒有正常出現,可能是被系統誤判為 spam;麻煩來信 hi@soidid.tw,我會盡快處理。3) 不希望留言被刊登在頁面的你,歡迎利用「聯絡我」告訴我你的想法與回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