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
「如果選錯了怎麼辦?」

路,是線性的路、一生一次的選擇。
選錯就完了,選錯就沒有機會了。
2
或者:「你到目前為止所做的每一件事,都在預備你正要採取的下一步。」
沒有「對」的路,總是破了「這關」才能繼續「下一關」;表面上看起來不同的路,只是不同通過「這關」的方法

像是 RPG,你無法跳過任何步驟,但有很多不同的路線可以收集到這關需要的寶物。
而下一關卡的寶物,也只有在那之後才會開啟。
一樣地,將有許多的路線可選擇。
3

或者:
兩種「路」—— 底上(表面)的路,和底下的路 —— 各自在不同層次展開。
表面的事件看起來很不同,但內心面對的挑戰、RPG 的關卡卻一模一樣。
於是不管怎麼走,沒過的關卡都會換個面貌再出現。
於是不管走麼走,真正要走的是底下的路。
底上的用眼睛走,底下的路用感覺走。

於是 ——
我知道自己無法評斷他人,因為不管他們表面上走的「路」是什麼,我並不知道他心底面對的挑戰(路)是什麼。
於是 ——
我知道他人無法評斷我,因為不管我表面上走的「路」是什麼,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心裡正在經歷的「路」是什麼。
然後我知道 ——
不管表面上的「路」看起來是什麼樣子,重要的是我心裡感覺到的那條「路」,要我面對的挑戰。
有很多「表面的路」的組合,能夠映照出那條令我靈魂歌唱的「底下的路」。
關於這篇
「如果選錯了怎麼辦?」談的是選擇焦慮。
我記得我從大一就開始想「要不要出國唸書?」這個問題;不是很認真的想,而是把這個問題放在心中,有意識的知道「關於這件事,我還沒有答案」。
陸陸續續聽了一些學長姊、教授的分享,還是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。這時,我對「路」的想像比較像是第 1 張圖片:有些路比其他路更正確、更對(而且是根據外界、專家、前人的意見)。
直到有一天,我聽到一位學姊這樣分享:
然後我就把這個答案撿走了。
—— 不是「一定要出國」或「一定不要出國」的答案,而是要帶著「不管怎麼選擇,一定都會好好的」的想法,去「好好選擇」。
而「不管怎麼選擇,一定都會好好的」這個想法中的「路」,就像是第 2 到第 4 張圖片的想像:沒有絕對「正確」的路,因此也沒有絕對「錯誤」的路。
* 1) 提問前請先閱讀「關於」。2) 送出後,如果你的留言沒有正常出現,可能是被系統誤判為 spam;麻煩來信 hi@soidid.tw,我會盡快處理 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