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不知道為什麼」,是每個人獨特的天賦

C 屬於那種「你就是會向他吐露心事」的人 ——「不知道為什麼,我就是會知道要說什麼。我會知道這個人現在需要聽到什麼。」—— 他這樣跟我說。

而我完全無法想像:我可以知道這個人心情不好,但會完全不知道該如何應對;像路中央內心驚慌失措的鹿,看著迎面而來的車燈。

我覺得像這樣的特質是 C 的天賦。

生活中,我能想到的「不知道為什麼,就是知道要這樣做」的事情是打掃整理:不知道為什麼,我就是知道可以這樣收、要用這樣的順序、這樣歸類很好、這些紙箱可以這樣再利用。

從來沒有人教我,但我就是知道要這樣做。

於是我發現:「啊,原來天賦也可以是打掃整理,雖然聽起來比『善解人意』稍微遜一點(笑)」。

「就是知道」

「從來沒有人教我,但我就是知道要這樣做。」

這裡的「就是知道」並不是「能夠預測最終的樣貌」—— 我常常並不知道最終的樣貌是如何。但不知道為什麼,總是很容易知道 下一步 該往哪個方向。而過程中的混亂並不困擾我。

H 打掃起來,會覺得整理到一半時,那種「變得更亂了」的狀態令人崩潰;但我從未這樣感覺。我總是能知道,這只是暫時的;也總是能從凌亂中「看」出一條道路,知道要往哪裡前進(整理)。

即使東西灑了滿地,看起來無望,我卻不緊張,而有信心最終會得到好的成果。所以我也不害怕把東西弄亂。

「就是知道」像一種方向感,每個人在某些地方都有:有的很具體 —— 找路的方向感、整裡的方向感、煮菜的方向感;有的比較抽象 —— 例如前面說的「知道別人這時候需要聽到什麼、善解人意」的特質。

「就是知道」牽扯的時間向度可能是三小時,也可能是一輩子;像是整理打掃與人生。

「知識」去不了的地方

小時候以為,盡可能的擁有夠多的知識,就能夠掌握世界和人生;但長大之後卻覺得,「就是知道」反而是更實用的指南針,指引每個人走各自的道路。

就像「天賦」是給定的,同時卻也是要被完成的。

「給定的」是常見的對「天賦」的認知:可能理解力好、可能身體很敏捷、可能觀察能力細緻。但我們卻也得帶著這些走向某些我們不擅長、還不知道、卻好奇想探索的領域。

兩者加起來,就是我們想完成的「天賦」。

就像每個人生來都有一座山要爬,「天賦」不是出生在山頂(從此愉快的休息),而是身體適應地形氣候的活力;你在開始時不是鐵人三項的好手,但總是會在路上逐漸進步。

那些我們不知道為什麼「就是知道」的,是身體適應地形的天賦、也是往自己的山走向的指南針。

「不知道為什麼」

「不知道為什麼」,意思是大腦無法理解、無法用共通的邏輯價值觀陳述捕捉的;換言之,那可能正是每個人獨特的地方。你心裡的地景;關於你的熱情、天賦、情感、直覺。

我記得一個不知道該如何作答的問題:

「如何找到你的熱情? —— 從興趣出發,想想你小時候最喜歡做什麼呢?」

我心想:完了,我沒有什麼從小的「熱情/興趣」耶⋯⋯[1]

如果你跟我一樣,曾經覺得像這樣的指示讓人很難遵循,也許可以試試看「不知道為什麼」:

  • 「不知道為什麼」讓我印象深刻的話語或場景。
  • 「不知道為什麼」總是會想起 ___ 。
  • 「不知道為什麼」覺得難過的。
  • 「不知道為什麼」如果是 ___,就不太害怕犯錯。
  • 「不知道為什麼」覺得很好奇;「不知道為什麼」覺得很有意思。
  • 「不知道為什麼」___ 令你覺得安心。
  • 「不知道為什麼」在這裡就是自在。
  • 「不知道為什麼」很想試試看。

那些「不知道為什麼」的,跟「知道為什麼」的,一樣重要。

小時候聽人說起「我知道為什麼,因為啊⋯⋯」,我覺得他們懂的好多;長大之後聽人說起「我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喜歡」,我覺得他們好是自己。

後記

[1] 後來回頭想想,我的確是有:我喜歡寫東西、也喜歡文字之間的細膩感覺。小學四年級的時候,班導師規定我們寫日記,開始時我只能勉勉強強擠出三四十個字。六年級的時候,有一天我心情很不好,發現寫日記是很好的解法;從此心情不好就寫。

但我當下並沒有覺得我特別喜歡寫,而是又嘗試了其他不同的表達工具:a, b, c, d, e, …,之後,發現我始終會想要回來寫字,我才理解到:啊,原來就是你。文字是我的表達工具。

About The Author

soidid

Leave a Reply

* 1) 提問前請先閱讀「關於」中的「提問 & 回覆」。2) 送出後,如果留言沒有正常出現,可能是被系統誤判為 spam;麻煩來信 hi@soidid.tw,我會盡快處理。3) 不希望留言被刊登在頁面的你,歡迎利用「聯絡我」告訴我你的想法與回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