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我是什麼形狀的呢?」如果每個人不同的個性、價值觀、特質,可以想成是獨一無二形狀。
可能無論是誰,都有一部分在黑暗之中、無法完全理解的自己。像薩提爾說的「水面下的冰山」、佛洛依德說的潛意識。

對自己這未知的部分,平時我們也許猜想著:「嗯⋯⋯我是這樣的嗎?」「我想我大概是這樣的人吧⋯⋯?」。
但就只是猜著。直到有一天 ⋯⋯
情緒來了。

情緒像瞬間的探照燈,照進一部分的黑暗,透露出一點點我們是什麼。
情緒照進的地方,是平常看不見的形狀和樣子。
看著自己出乎意料的反應和行為模式,才意識到:「啊⋯⋯原來我也會這樣生氣啊!」「啊⋯⋯原來我遇到這樣的狀況就變成了這樣的人啊⋯⋯」「啊⋯⋯原來我有這些需求和信念啊。」
跟我原本想像的不太一樣呢。(該說意外還是不意外呢?)

於是更新一下對自己對自己的想像。
直到下次。
(Advertisement)
關於這篇
你是怎麼看待自己的情緒呢?喜歡還是排斥?
以前我比較排斥情緒:因為情緒一來,原本安排好的計劃就被打亂啦(控制狂)。大概也有部分原因是,女生在刻板印象中被視為「比較情緒化」而「比較弱」。然後我想跟所有刻板印象唱反調,來表達⋯⋯「哼!我才不是這樣!」的⋯⋯叛逆?優越感?
不過後來我發現對自己的情緒敞開有許多好處。當我生氣、難過,而覺得自己的情緒很煩人時,會想想「光」的比喻 ——「雖然當下有點辛苦,但也許會更了解自己呢。」
好像就比較能接受了。
* 1) 提問前請先閱讀「關於」中的「提問 & 回覆」。2) 送出後,如果留言沒有正常出現,可能是被系統誤判為 spam;麻煩來信 hi@soidid.tw,我會盡快處理。3) 不希望留言被刊登在頁面的你,歡迎利用「聯絡我」告訴我你的想法與回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