靈感的樣子

靈感在腦袋裡:
有限、需要努力的想、全部都靠「我」自己、可能會有用完的一天。

或者⋯⋯

靈感在空間裡:
無限、需要適度放鬆、我可以向世界「汲取」靈感、不會有用完的一天。

(Advertisement)

關於這篇

曾經在一本書上,看到一則有趣的故事 ——

有一個人問一位藝術家:「你難道不怕有一天靈感會用光嗎?」

藝術家說:「好奇怪的問題啊!如果今天我是一位科學家、或是一位動物學家,你不會問我說『你會不會擔心有一天科學都被研究光了、動物都被研究光了。』但是你卻會這樣問一位藝術家。其實 —— 藝術家做的事情跟科學家很像啊,我們都是從大自然中尋找研究的對象和靈感。所以:不,我不會擔心。靈感是不會『用光』的。」

當研究遇到瓶頸的時候,我們都知道不是研究到了盡頭,而是儀器、理論、自己的狀態不對,因此不能夠完全解答大自然中的現象。

但是當創作遇到瓶頸的時候,我們卻可能會想「啊!江郎才盡!我的才華已經用完了。」而不會去想:也許是創作的工具、設備、自己的狀態不對,因此無法感知、接受大自然中的靈感。

我喜歡這個故事的地方是,它給我一種「翻轉」的感覺:把「身體裡面」的靈感翻到了「身體外面」。但仔細再想一想,其實好像沒有「翻轉」啊,靈感的確更像是在「外面」。

那到底那個「翻轉」的感覺是哪裡來的呢?大概是來自和野生動物、有形物質世界的類比吧 —— 像是把「無形」世界中的靈感,「翻」到了有形的物質世界。

About The Author

soidid

Leave a Reply

* 1) 提問前請先閱讀「關於」。2) 送出後,如果你的留言沒有正常出現,可能是被系統誤判為 spam;麻煩來信 hi@soidid.tw,我會盡快處理 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