給難過時間

在《Med känsla för barns självkänsla》這本書中,作者 Lindgren 提到,她女兒剛上學時,每次去學校都會因為分離焦慮而瘋狂大哭。Lindgren 和幼稚園老師們想盡辦法要讓女兒轉移焦點、停止哭泣,但都不奏效。這樣的狀況持續了一年,每日還是不斷重複上演一樣的戲碼。

直到有一天,她突然靈光一閃,問五歲女兒:

「當我送你到幼兒園,離開時,你是不是想要難過呢?」
「對啊!因為我想你啊,馬麻。」女兒回答。

「你會希望自己不想念我嗎?」
「不要,當我們不在一起的時候,我希望自己可以想念你。」

然後女兒又加上了:

「唯一的問題只有,在幼兒園我沒辦法一個人好好的難過。」

女兒的回答改變了 Lindgren 的想法 —— 突然之間,優先順位不同了:「讓女兒開心」不再是最重要的事情,而是「讓女兒想要難過時,可以好好難過」。

Lindgren 意識到,之前自己因為「想要看到女兒開心」,而想盡辦法讓女兒不哭,其實是在阻止女兒接受並感受「難過」這樣的情緒。

於是 Lindgren 又繼續問女兒:「那你難過的時候,希望怎麼被對待呢?」女兒說,希望可以自己待在一個房間裡,不被打擾,然後有畫筆和畫紙,讓她可以畫畫。

Lindgren 和幼兒園的老師溝通後,順著女兒的意思去做了。

幾天之後 —— 在超過一年的瘋狂哭泣分離戲碼 ——,女兒第一次和媽媽 Lindgren 說再見的時候沒有瘋狂大哭,而是很安靜地難過著。

又過了幾天,女兒飛快的在媽媽臉上親一下後,就開心地跑去找同學玩了。

當天下午放學時,女兒主動對媽媽說:「馬麻,今天你離開的時候我不難過了。我可以一邊想你,一邊還是開心的了。」(Jag har kommit på att jag kan sakna dig och vara glad samtidigt.)

(Advertisement)
Photo by Camille Brodard on Unsplash

之二

一開始遠距離的時候,我常常難過,又不常難過。

一想到「下次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見面」,腦海就會開始播放上次分開的畫面,然後有股很深的絕望感和難過。那難過感覺太巨大了,所以我總會想要馬上逃開,不去認真的感覺。我會想:「想這些又有什麼用呢?」「還是找點事來忙,好好專心做點別的事吧。」

所以那難過是「常常」(三不五時會想起),又並不常(但都沒有認真的走下去)。

後來有一天,H 跟我說:「我希望你想起我的時候,不總是難過的;我想起你的時候,常常心裡都會有暖暖的感覺。」

H 這麼說,讓我想起書中女孩的那句話 —— 「馬麻,今天你離開的時候我不難過了。我可以一邊想你,一邊還是開心的了。」

當時的我,沒有在遠距離中體會過「暖暖的想念」;要是想念,都是覺得會崩潰的那種海嘯大軍。

先是讀到書中的女孩這麼說,後來又聽到 H 這麼說,我的好奇心被激起了。—— 我很好奇:「真的會有這種事嗎?」「真的可以在遠距離的時候想念,但不覺得崩潰,而是覺得『暖暖的』?」「那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呢?」

這股好奇,也是我在〈遠距離:焦慮依戀〉第四站進站的動力之一。

我決定不要讓自己用忙碌「分心」,在難過的時候就感覺自己的難過、也感覺自己「為什麼」難過。就這樣一邊感覺自己的感覺、一邊觀察自己的感覺,一次幾步的走下去。

我想著:

「難過的時候就難過吧」,因為我想看看難過播完之後,下一幕會不會真的變暖暖的。

一邊走一邊難過,發現在那海嘯般的難過裡,其實藏著好多東西。

我不去感覺,是因為我把「遠距離」視為一個我無力改變的事實,把生活中各種難過的情緒都一起丟下去壯大聲勢,然後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可憐、最無力的人。

但是其實不是啊。

相處跟分開時,我都一樣有開心和不開心的時刻。

—— 當我不去感覺自己時,因為不知道平常的自己「感覺如何?」,因此海嘯一來容易覺得:「完了,我走不過去,我看不出來這有結束的可能。」我沒有比較的基準點,而認為海嘯沒有盡頭。

但當我去感覺自己時,因為我更常有意識的覺察「我現在感覺如何?」而知道:相處跟分開時,我都一樣有開心和不開心的時刻。

這個「知道」是來自感性的「去感受」,和理性的「有意識地記得」。

和 H 相處很開心,但他不是、也不該是我唯一的「保證」。我沒有那麼無力、我可以照顧好自己,讓自己開心。

慢慢的,難過的海嘯不那麼可怕了。

不知道多久之後的某一天,我想起 H 而不覺得海嘯會來了。(Jag har kommit på att jag kan sakna dig och vara glad samtidigt.)

想起 H 之後,比起「無望的距離」這個預設的連結反應,大腦接上了(舖了好久)的新道路:「他這麼遠還是很能接我的話,為我創造一個說自己真實感受的空間」,真好。原來「我想起你的時候,心裡有溫暖的感覺。」—— 是這樣的感覺啊。

給難過時間,等難過放映完畢,下一幕、可能就是暖的了。

About The Author

soidid

2 thoughts on “給難過時間

Leave a Reply

* 1) 提問前請先閱讀「關於」中的「提問 & 回覆」。2) 送出後,如果留言沒有正常出現,可能是被系統誤判為 spam;麻煩來信 hi@soidid.tw,我會盡快處理。3) 不希望留言被刊登在頁面的你,歡迎利用「聯絡我」告訴我你的想法與回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