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 I can’t sleep ”:語言的樣子

「I can’t sleep.」H 說。
「為什麼?因為你還有工作沒做完嗎?」我問。

「不是,我睡不著 ⋯⋯ 有時候就是會這樣,躺在床上,怎麼都睡不著。」
「啊,我以為你不能睡,原來是睡不著。我會錯意了!」

—— 我把「can’t」理解成「不被允許」的那個「不能」,但他說的是「做不到」的那個「不能」。真有趣。但,為什麼呢?

除了我的工作狂傾向/台灣的過度勞動日常 —— 不能睡?想必是該做的工作沒做完吧? —— 我覺得可能跟我們各自的母語有關。

我從中文到英文,他從瑞典文到英文;我們的母語讓我們在解讀同一句話時往不同的路上走去。

(Advertisement)

我的解讀

在英文裡,I can’t 的 can’t 可以有兩種可能:「不被允許去睡」和「睡不著」。在沒有特別說明的情況下,通常是在說「睡不著」。

但在中文裡,「睡不著」我們不會說「不能睡」,會直接說「睡不著」;所以中文的「不能睡」,基本上就只有「不被允許去睡」的意思。

英文 can 直接翻成中文是「能」,中文的「能不能」常常也等於英文裡的 can。所以我很快的把「I can’t sleep」翻譯成「我不能睡」,然後就連結到「我不被允許去睡」的意思。

(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從字面/翻譯學語言,而非從情境直接學,會如何出錯)

他的解讀

瑞典文跟英文很像,和 can 最接近的是 kan,用法也幾乎相同。所以和英文一樣,上面兩種「不能睡」的可能都抱括在內,但在沒有特別說明的情況下,通常是在說「睡不著」。

除此之外,在瑞典文裡面,「不被允許」、「不應該」有另外一個單獨的字 får,而且這個字很常使用。

例如:

「Du får inte äta godis innan maten.」吃飯前你不可以吃糖果

或是,英文裡的「Can I use…?」在瑞典文裡會說「Får jag använda…?」。

Får jag använda bilder från internet?」我可以用網路上的圖片嗎?

有點像是:英文「can」裡關於「允不允許」的意思,在瑞典語裡被「分流」到了「får」這個字上。而既然「允不允許」更常用 får,kan 和「允不允許」的距離又更遠了。

所以對 H 來說,「I can’t sleep.」就很自然是在表達「我睡不著」。

英文的 can:他連到瑞典文裡很像的 kan,我也連到中文裡很像的「能」

語言像梳子

這件事發生有一陣子了,當下雖然覺得好玩,但沒有馬上理解我們為何解讀不同。後來想起這件事,才突然意識到:啊!因為中文的「我不能睡」只有一種意思,睡不著就會說「睡不著」。雖然英文的 can 有兩種可能,但我並不是從情境去理解,而是轉換成中文去解讀。

這種時候,我就會覺得語言很像梳子。

語言像梳子梳著現實,也梳著我們的思緒。有時候一團很像的東西混在一起了,我們沒有察覺,因為在語言之下它們看起來一樣。

於是我們學習另一種語言,另一種形狀不同的梳子;再拿這把梳子來梳我們遇見的現實,和我們腦中的思緒。

「嗨!各位,我們這裡的邊界不一樣,請把自己說清楚點喔!」

不同的梳子,梳理現實和思緒的方式不同,而幫助我們面對盲點;就像當「can」被分流成「kan」和「får」,我們就開始意識到各種「can」的不同。

在差集之處,察覺到原來沒有注意到的差異,就覺得思緒好像更清晰了點。

好像想得更清楚了點。

About The Author

soidid

2 thoughts on ““ I can’t sleep ”:語言的樣子

  1. 中文的「不能」大多數的情況下會是自身情況不允許,比如說「我不能跟你去看電影」可能是因為我工作沒做完。而不被他人允許比較常用「不可以」,像是「我不可以跟你去看電影」因為我媽媽不讓我出門。不過「不能」用在後一種情況聽起來也沒有問題,但「不可以」就不能用在前一種情況了。能、可以和會這三個可以比較的東西很多,像是「我能開車」、「我可以開車」和「我會開車」意思都不一樣。

    「睡不著」則是強調動作的結果:「我試著睡但是沒有成功」。

    1. 好有趣喔!我沒想過拿「能」、「可以」和「會」來比較,的確讀三個句子有種微妙的差異感。「我可以開車」會給我一種「我可以開車,(但我不是很想開,真的要的話,我還是可以開)」的感覺,哈哈。然後這可能只是其中一種情境。

      也沒想過原來「O不O」有強調動作的結果,睡不著、起不來、吃不下 ⋯⋯。

      謝謝你,長知識了!:^D

Leave a Reply

* 1) 提問前請先閱讀「關於」中的「提問 & 回覆」。2) 送出後,如果留言沒有正常出現,可能是被系統誤判為 spam;麻煩來信 hi@soidid.tw,我會盡快處理。3) 不希望留言被刊登在頁面的你,歡迎利用「聯絡我」告訴我你的想法與回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