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可是我不知道我的熱情是什麼耶」—— 這句話背後可能有哪些相關的想法呢?如果把這些想法「相反」過來,會怎樣?
底下可能有什麼?
「可是我不知道我的熱情是什麼耶」這句話底下有什麼呢?

好像有:
- 「熱情」讓人快樂工作
- 我只要「知道」,就能「去到、做到」
- 我已經試過尋找自己的熱情了,沒用。所以再試也是一樣
- 「知道」是一翻兩瞪眼的:要嘛完全知道,要嘛完全不知道
如果是相反?
如果試著顛覆這些概念,會怎麼樣呢?
- 「熱情」讓人快樂工作
→ 也許「熱情」不是「一直快樂」,而是「不想放棄」。
→ 也許我不是想找「熱情」,而是想找「會讓我馬上快樂起來的」那種熱情?
- 我只要「知道」就能「去到、做到」
→ 「知道」有其侷限。有時候要先「去到、做到」而無法先「知道」
- 我已經試過尋找自己的熱情了,沒用。所以再試也是一樣
→ 「再試也沒用」不是絕對的事實,而是心累、沮喪的感覺。
- 「知道」是一翻兩瞪眼的:要嘛完全知道,要嘛完全不知道
→ 也許「知道」從來就不是「馬上知道一切」。只要行動,每一步都會多「知道」一點點,只是還沒有找到「終極答案」。

「知識的路」與「感覺的路」
有時候我會有一種「知識萬能」的幻覺,覺得只要我「知道」—— 知道是什麼、知道怎麼做、知道怎麼去 —— 我就能得到我想要的:不管是平靜的心、有熱情的工作、還是不焦慮的生活。
「找到有熱情的工作」看起來像是想找到「THE work」—— 就像找到「THE one」一樣,能解救人於當下的困境,就像錯置的拼圖終於放到對的位置上了。
聽起來像是一種「辨識」、「推理」、「選擇」問題。
可是再仔細想想,那個工作是什麼,往往不是最重要的,而是我期待自己能以「有熱情的狀態」工作著。這些我想去的地方,其實是一種感覺:在工作中感覺到熱情,或是在關係中感覺到被愛 —— 這些,都是一種感覺。
我想去的地方,不是一個「特定的地方」,而是一種特定的感覺:是帶著好的意圖、好的感覺,做一件事。
然後我想:
- 為什麼我想要去一個「感覺」的地方,卻用「邏輯知識」當作指南針呢?
- 為什麼我不跟著「感覺」走呢?
- 為什麼,我去分析自己拿手的項目、擁有的專業、市場的需求,而不是去做一件小小的、沒什麼了不起的,卻讓我覺得「有點有趣」的事情呢?即使只有那麼一點點也無所謂。
會不會「知識」永遠沒辦法累積成「感覺」,就像錢買不到感情一樣;感覺要用感覺累積,就像感情要用感情累積。
所以我得從一件小小的事做起,認份地從一個小小的感覺累積起。像找到一個線頭一樣,慢慢的往下拉,找回自己的好感覺。然後一、二、四、八 ⋯⋯ 慢慢的滾雪球。從一個小小的起點開始,越滾越大,越滾越是我想要的那個感覺。
就好像用感覺生成了一條路,那樣。
在Google搜尋「如何確定 熱情」,來到了這篇文章的面前,
覺得有些啟發,謝謝你的文章,
也引發我對你其他文章的興趣,我想,我會陸續關注:)
謝謝你留言告訴我 : )
感謝分享,就像感情需要感情累積,感覺需要感覺累積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。
謝謝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