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在台灣學瑞典語就是一個無助習得的過程啊,資源太少了」C 說。的確,我也是因此才開始認真研究「怎麼學習比較好?」、「什麼方法有效?」。
最近感覺達到了一個新的語言甜蜜點 —— 看一本瑞典語書《幸福離婚》的時候,很享受書的內容,想著:「啊,會這個語言真是太好了,可以看到這些不同的想法。」心裡覺得滿足開心。(宅宅學語言不是為了跟誰溝通,是為了看新奇主題的書。)
所以想來分享這段時間的兩個心得:「怎麼找適合的有聲書」和「無法持續怎麼辦」。
1. 怎麼找適合的有聲書?
在讀了課本、新聞,達到了第一個語言甜蜜點 —— 會基本的單字,可以看更多電視節目了;但看書、看報紙還是會有點吃力 —— 之後,我一直想找有聲書來當作練習材料,但屢次失敗:不知道為什麼,就是沒辦法好好聽完。
當時我找有聲書書的方法是:內容介紹是不是有趣、試讀會不會太難、聽聽看。這方法看起來很完備,但不知道為什麼總是失敗。
同一時間,當時新買的書,也都沒看完 ⋯⋯ 雖然都是我有興趣的書,但回到台灣之後,不知道為什麼,變得很難專心看下去,因此好幾本都停在一半。各種挫敗。
後來有一天,我突然想到:不如從我已經有的實體書裡面,找一本也有有聲書版本的,同時看/聽吧!當然,之前聽有聲書時,我也會「看」,只是往往看的是電子版的書,而不是實體的紙本書。
因為這些書已經是我覺得有趣、且讀起來不會太難的,所以這時候,我篩選有聲版本的條件就只剩下一個了:
不見得是「最好聽、最標準」的,而是「不知道為什麼」,我就比較想聽這個人講話耶,她的聲音吸引我。
就像談戀愛一樣。吸引你的對象,不見得是審美標準裡最好看的那個;而是他 somehow 長得就是你的菜、讓你覺得好奇,想要更了解他。或是你聽到一首歌,不知道為什麼,就想一直重複播放。
拋開理智的分析,用你的慾望去聽,你想聽哪個聲音說話?
最後我選了 Mia Törnblom 的《Ta plats med ansvar och generositet》。
當時不知道,但我除了選書外,還做了另一個關鍵決定,讓我終於順利看完一本書,解決了我「無法持續閱讀瑞典書」的苦惱。
2. 無法持續怎麼辦?
「無法持續怎麼辦?」可能是很多語言自學者最常遇到的問題之一。
和大家一樣,遇到這個狀況時,我很容易會開始鞭笞自己:「我真的太沒毅力了」、「我好廢」、「我要逼自己好好坐下來唸書」、「振作!!!」。但跟戀愛一樣,「應該」往往會趕走所有的樂趣,而讓人更想逃走,刷起臉書 instagram。
於是我採取了一個新的策略:
聽起來超魯(大笑),但實際上超・有・效。
我是這樣降低標準的:之前看書時,我會想要完全跟上書的內容。但這次,我決定內容「能理解多少是多少」,把心力專注在「模仿語調(showdowing)」。
我允許自己把「邏輯認知」完全放空,只跟著聲音往前走。念累了、就停下嘴巴、聽聽書。有跟上內容很好,但沒有也沒關係。
要跟上有聲書的速度,有時候整個認知資源都會消耗在「模仿語調」上,而無法完全跟上書的內容。以前我會很在意,這次想:管他呢!我就是先練習說一口漂亮的⋯⋯ 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!
我還降低了另一個標準:每天聽 15-30 分鐘,就好。
不可以低於 15 分鐘 —— 15 分鐘夠短,即使那天很累、很倦怠,也比較容易克服最大靜摩擦力:「臉書隨便一滑也 15 分鐘,還是來把它聽完吧。」
也不可以多於 30 分鐘 —— 有時候看書會很想知道「後面是什麼」,而想要一次看完,但我規定自己,最多只能 30 分鐘,不准超過。聽的再入迷也要把有聲書關掉,明天再來。
跟慢跑一樣,就算很在狀態中,也不要突然猛暴式的訓練,避免今天覺得自己好棒棒,明天立刻倦怠。
於是,靠著這兩個原則:
- 看/聽書的主要目標是「模仿語調(showdowing)」,有理解很好、但沒有完全理解也沒關係。
- 每天聽 15-30 分鐘,不准超過。每週放假一次(通常是六或日)。
在不知道失敗幾次之後,我終於每天維持,順順利利地聽完了一本瑞典語書!(放鞭炮)
為什麼這次成功了?
綜合上面兩點,我發現我這次意外的、把聽/看書變成一件「不理智」的事情 —— 順從我的慾望、把邏輯認知放空,讓這件事變成一個認知放鬆(聽到什麼就說什麼,而不去「想」太多)的過程,像是⋯⋯「每日的耳朵嘴巴體操」。
而這剛好平衡了白天的「思考、注意力、邏輯」勞累。
除此之外,以下這四個點,也讓持續變得更容易:
1 實體書
實體書除了可以減去電子產品的分心,還會給你一種「看得到的進度」感。每天聽完,會看到書籤又往前一點點了。這種看似微小的效果真的可以激勵人前進。
2 口袋書
我買的《Ta plats med ansvar och generositet》是口袋書版本,非常輕薄短小,拿起來感覺沒有負擔。會感覺自己可以在「可預期的將來」,把這本書看完。
3 心靈雞湯
《Ta plats med ansvar och generositet》是一本心靈雞湯。心靈雞湯除了「容易知道它在講什麼」的好處之外,還能撫慰我覺得自己「瑞典文進步很慢、講得很差、又沒辦法好好持續」的那顆挫敗的心。一舉兩得。
一開始每天帶著「我好廢喔」的心情來被療癒;久了、漸漸養成習慣之後,便開始從「我有好好持續」這件事中,得到成就感和信心。
4 目標改變
我把「目標」從「能力的進步」改成了「有花時間去嘗試/練習」:從「期待自己可以理解大部分的內容」,變成「這 15-30 分鐘就是好好練習,不去想能理解多少」。這讓我遠離「自我批判」(為什麼懂這麼少?為什麼做不到?),並帶來「成功的感覺」。
能力的進步 vs 成功的感覺
通常我們在學語言時,比較著重在「能力的進步」:單字懂得更多、看得更快、發音更標準⋯⋯等等。這些沒有錯,但如果只著重在這點,就很容易有「失敗的感覺」(怎麼樣都不夠快),也很容易失去學語言本身的樂趣。
沒有樂趣的事情,就得花更多「意志力」、「道德規約(罪惡感)」才能持續,因此進入一個惡性循環。
所以,如果你有「無法持續唸書」的問題,也許你不是「不夠努力」,而是「太努力」了。也許一個好的調整方向是:「不斷降低標準直到可以持續」,以獲得「成功的感覺」。
例如:把「每天要記得 10 個單字」,改成「每天專心地用 Anki 背單字 10 分鐘」。
不要擔心降低標準會讓自己一事無成。在你養成習慣後,其實你自然的就會想要做到更多。
當我終於一掃「瑞典書為什麼怎麼樣都無法好好看完」的陰霾後,我也越來越能跟得上模仿語調了(因為每天練習嘛)。這之後,我自然就多了一些認知資源去理解書的內容。
讓每個當下快樂
2016 年重拾瑞典語時,我其實很不知天高地厚,當時就買了一本普通的書來唸,心想:小朋友的書那麼無聊,誰看得下去。反正我不怕一直查單字,就查吧!應該可以吧?來一個我查一個,來十個我查一打!
結果還真的不行(大笑)。
—— 念的很挫敗:失去樂趣、沒有進步的感覺。於是我修正路線,重回基礎,從課本、簡單新聞累積單字起。
從我有野心想要讀一本瑞典語的書,到可以算是「開心地閱讀」一本瑞典語的書:三年。
雖然學的沒有特別快、還沒有 100% 掌握的自信、也是一本相對簡單的書,但我還蠻喜歡自己跟瑞典語「關係不錯」的 —— 我沒有逼自己逼到討厭這個語言,多半是在好奇而非壓力中學習。
然後我發現,(又)跟談戀愛一樣,語言的持續不是想著「我要學三年,一定要撐下去~~」、「絕不能分手~~絕不能放棄~~~」,而是想辦法讓你跟語言的每一次相處都快樂。
問自己 —— 我還覺得好玩、好奇嗎?我有覺得自己正在進步嗎?如果沒有,我可以怎麼調整?
隨時檢查這兩者、隨時動態調整。「保持樂趣、好奇」是左腳,「進步的感覺」是右腳,左腳右腳、左腳右腳,一步一步踏,不知不覺,你也會走的很遠。
相關文章
- 關於《幸福離婚》、《Ta plats med ansvar och generositet》這兩本書的介紹:瑞典有聲書:《幸福離婚》、《混沌理論》、《心內場景》和其他
* 1) 提問前請先閱讀「關於」中的「提問 & 回覆」。2) 送出後,如果留言沒有正常出現,可能是被系統誤判為 spam;麻煩來信 hi@soidid.tw,我會盡快處理。3) 不希望留言被刊登在頁面的你,歡迎利用「聯絡我」告訴我你的想法與回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