摸到多邊戀的邊邊之後,我開始思考很多關於「愛」的議題。
我發現這個人、這樣的互動很吸引我,因為它挑戰著我、教導著我、拓展著我。這樣的拓展,好像也可以說是⋯⋯我在償還感情中的欠下的業力債務。
挑戰:愛的普遍及獨特
它挑戰著我,能不能實踐自己所認為的「愛」—— 不只在和 H 的關係裡,而是在和每一個人的關係裡。我能不能真的在生活中,實踐我心中所想的那種愛呢?
我發現自己一開始太驕傲了。
—— 我認為我和 H 的關係很好,所以「我知道什麼是愛」;我以為「愛」是只要學一次就可以的技能,於是下意識地用和 H 互動的方式去和對方互動。
然後發現自己錯了。
去愛一個人,意味著:去真正了解一個人、陪伴一個人。愛的本質相同,卻會因每個人和每段關係的不同,而有不同的表達形式。
愛像是某種「神仙織線」:我和 H 的關係,讓我更知道怎麼判斷當下自己的「織線品質」如何?但屬於每個人、每段關係的那件獨特的「愛的衣服」,還是要在時間中,用心完成。
教導:「我就是愛」
這段關係的本質,和以往所有的戀愛經驗都不同;我們沒有「熱切的開頭、確定就是你、只有你和我,鎖定」,所以一開始,我常常疑惑。
疑惑對方真的喜歡我嗎?疑惑對方「到底」是怎麼想的呢?
有時候甚至覺得自己怎麼會遭受「這種待遇」?以前每個對象都是眼冒愛心、熱情滿滿地和我表達他們對我的喜歡啊。怎麼這個人沒有這樣做?或者說,沒有用以前的那些方式表達。
心裡那個老舊的公主病,本來好像逮到機會想要復出,結果發現連一點點情緒勒索都無法使用後,覺得真是「公主淪落凡間當平民」了。
但我還是選擇留下。
因為很奇怪地,雖然對方沒有熱情如火地把我當成公主寵,我卻在過程中不斷理解到什麼是「愛」。
我發現:
關係中有誤解時,解決辦法是:想辦法回到愛中,而不必然要回到「確定他愛我」中。
不用他愛我,我也可以回到愛中。然後在愛中,想想接下來要怎麼做、想怎麼做、渴望什麼。不是要「確定」才能愛,是在愛中,就不需要「確定」—— 因為愛就是確定。
不是「確定」是他的那種確定,是「確定」愛在我心裡的那種確定。
然後會感覺很快樂;不管別人「到底」是如何。這是一種非常美好、又非常有力量的感覺。
我突然感受到,以前和男友有誤會的時候,我都執著在想要確定「他愛我」,覺得這是我唯一回到「愛」之中的方法 —— 從他,從我們的「愛情」之中而來。
但其實不是,我內心有另一個接頭,可以接到無條件的愛。
我應該要先回到這個愛的感覺之中,再去和關係中的人解開誤會;否則兩個人可能都是缺愛狀態,越解釋越糟。
到現在,我還是不太懂這個人「究竟」是如何?「到底」在想什麼?但我好像也不太需要急著確定了,因為我發現一個潛力無窮的新方向 —— 由內心而來的愛。
如果別人的愛如果是溫暖的陽光,那我內心無條件的愛大概是尼加拉瀑布。當內心出現這種動力時,一切都會變得很輕鬆、很開闊。想像:

朋友說是感受到其他的愛嗎? ——「感受到大寫的愛」。和特定人無關的那種愛。
想對以前的自己大喊:你要的愛,就在這裡~!在你心裡~!如果你能感受到我現在感覺到的,你會知道那些患得患失多麼不必要。
他不知道我心裡發生了這些事;這些都不是在和他碰面的當下感受到的,而是在那些空白、沒有碰面的間隔。
拓展:這只是開始
最近感覺自己泡在愛裡(soaked in love),卻又不是以前那種浪漫、甜蜜的愛。
1
幾年前,看百吻巴黎楊雅晴寫過這樣一段話。大意是:
那時候我沒有特別感覺。甚至有點擔心這是在說:終究「有小孩」的生活比「沒小孩」的生活更為值得、更為充實。
最近突然想起這段話,也突然明白她在說什麼了。這段話的核心不是「有沒有小孩」,而是「恐懼和愛」。
在一些路口和決定的面前,會出現恐懼;那些恐懼看起來很恐怖、很巨大,但當你開始知道愛真的是什麼的時候(But when you BEGIN to know what love really is),那些相比之下,真的都不重要。
我發現「愛」不是當初恐懼的我想像的那樣;它還要大更多更多、強大更多更多。「恐懼的我」會認為「愛不足以克服」,是因為處於恐懼的我,體會不到愛的真正力量。愛和恐懼根本不是同一個等級的東西;感覺像是從二維世界來到了三維世界。
而且還會感覺到:這只是開始。
愛所在的這個地方,好大好大。
然後,我只想要知道愛還有什麼可能,而不會再在意以前在意的。除了愛與被愛,其他的都不是很重要。
2
這種拓展的感覺,讓我想到之前剛開始創作的時候,讀到有人說:
那時讀了這句話,我心想:原來如此!但我不知道我愛「什麼」耶,我得去尋找。現在回頭看,當時的我不知道的是 —— 什麼是「愛」。
愛不只是被動的「我很有感覺」,更是主動的「啟動自己的心」、「拓展自己的心」的能力。bell hooks 在《all about love》中引用精神科醫師史考特.派克(M. Scott Peck)對愛的定義,就描述得非常好:
愛是「為了培育自己或他人的靈性成長而擴展自我的意願」。
愛是行動。愛是一種意志的行為 —— 即,既是意圖也是行動。
—— 大多數的我們,很早就學會了把愛當作一種感覺來看待。當被某個人深深的吸引時,我們會對他們進行情感投射;也就是說,我們會把情感或情緒投入到他們身上。這種投資的過程,讓我們所愛的人變得對我們來說重要,稱為「情感投射」(cathexis)。大多數人都混淆了情感投射和愛。(引自《all about love》,頁 4, 5)
在這種情況下,我愛的不是對方,而是我的情感投資;我希望這些情感投資可以在我有需要時,給我期待中的回應。
3
但以前的我,不知道如何調用心的這個能力;因為不知道怎麼用,才會覺得重點是還沒找到我「真正愛」的人事物,也才會覺得愛好像「不怎麼有用」,解決不了我的徬徨和困惑。
而我不會用的原因是:腦袋和身體裡累積了太多的僵固,所以愛流不進去、也流不出去。
創作前輩之所以要我們去尋找自己愛的是「什麼」,是因為:
在尋找的過程中,你會望著某個「什麼」,渴望去展現愛、付出愛、表達愛,卻發現自己的內心有許多障礙。為了要表達愛,你必須開始清空自己。
那個「什麼」會讓你願意去清空自己。
最大的愛不是現成的,是「為了去愛」某個人、某件事,而召喚出來的。當你召喚時,你點的不是一份餐點;而是在開通一個隧道。
你開始變得越來越空,對人事物的感覺也越來越清晰;你知道你是誰,也知道你要的是什麼。望著那個「什麼」、或者某個「誰」,愛開始在你心中流動;愛如同聲音,無中生有。你感覺到力量。你終於知道什麼是「愛」。
而這只是開始。
4
我發現「真正的愛是不會受傷的」這句聽起來很扯的話,是真的有可能做到的。
過程中也許會有受傷的感覺,但你不會真正受傷;因為你不依賴對方以特定方式回應你。你只是盡力去拓展自己,好理解對方。當關係變成傷害、界線被侵犯時,你也知道如何堅定自己的立場。
當我越能去理解對方的內心時,我也越不會被他「傷害感情」。這就像:人不會被自己「傷害感情」,因為我們理解自己的:世界觀、生長背景、決策方式、內心感受、恐懼與害怕。
這個理解和擴大的過程,需要動用心的擴張力量。這種「擴張」的感覺,像是 ——
我的心是一台發電機。他存在的方式,對我發出了挑戰。
為了要理解他,我得想辦法提升我的發電功率。於是,本來只知道怎麼發 2,000 瓦電的我,現在知道怎麼發 5,000 瓦的電了。
理解他真的好累喔!卻也因為這樣,我知道怎麼自己發出更多的電了。我知道我帶走了可以用一輩子的能力和滋養。而這僅僅是因為 —— 他存在。
心的能力的拓展,就是愛的能力的拓展。
愛與業力
講了這麼多關於愛的體驗和理解,聽起來好像是一段終極的愛情?其實不是;這段關係不能說浪漫、也不能說順利。
我覺得自己並不是因為「很愛*」對方,所以體會到這些、做到這些;而更像是:我好像終於開始知道怎麼去愛一個人了。
與他的互動,讓我意識到過去幾年間,我在做的是什麼。原來我透過創作、往內心探問、各種關係互動,真正在做的是:去清除我的內心窒礙。去學習什麼是愛。去開通我內心的那個隧道。
眼睛出現了,我發現自己一直在畫的原來是一條龍啊!然後,他給了我一個機會,去學習運用這條龍;或者說是,給了我一個機會去結清感情的業力。
剛接觸身心靈的時候,我覺得「業力」這個詞代表債務,而這樣的觀點是迷思、負擔、是老舊僵化的規則。後來看到一位老師說:「業力」就是「固定的模式」,是中性的;去看到業力,只是去看到那些固定的模式。我很喜歡這樣的解釋,也一直採用這樣觀點。
最近,對「業力」的感覺又回到了「債務」的觀點,卻有著完全不同的感覺。現在的我,很開心債主找上門來了:
我發現,現在的我不那麼害怕「業力作為一種債務」了,因為我想付、也覺得現在的自己有能力支付。
這個和我談多邊戀的對象,有個非常神奇的特色:
發現這件事的時候,我覺得很恐怖。心想:天啊,這代表他是我的真命天人嗎?(還是只是隨著交往對象增加、對人的理解更為深刻,所導致的不可避免結果?)可是對方好像不認為我是他的真命天人耶?
後來我發現,這可能是感情路上的期末驗收,討債的集大成 🤣:
我去體驗了「相反的角色」,理解了前任當初的心情;也回頭檢視了當時我不懂得欣賞、感激的特質和付出。
過去我視為煩人的,現在我知道它的美麗在哪;過去我視為理所當然的,現在我知道對方的努力和付出在哪。
「討債」不是說這個人很糟糕,而是我真心喜歡認識他、和他相處,但這個相處的過程,卻又無可避免地會逼著我去面對過去沒有面對的事情。同時,他帶給我足夠的動力,去面對和改變自己在關係中的態度 —— 和當初與 H 的相處一樣:「困難」和「動力」一起到來。
像是宇宙的大禮物,讓我有機會再次檢視過去。
有一種完整的感覺。
於是,去償還愛的業力並不可怕,因為它其實只是:
這是靈魂的自然渴望,也是生命的願望。
嗯,等等⋯⋯說不定 —— 欠債的其實不是我,而是他;所以他來「還債」了,來教會我這一課。關於愛的一課。
* 1) 提問前請先閱讀「關於」中的「提問 & 回覆」。2) 送出後,如果留言沒有正常出現,可能是被系統誤判為 spam;麻煩來信 hi@soidid.tw,我會盡快處理。3) 不希望留言被刊登在頁面的你,歡迎利用「聯絡我」告訴我你的想法與回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