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勵志沒有用的時候:用「矛盾」來穿越「不如預期」

不知道大家在事情不如預期時,都是怎麼和自己溝通的呢?

鼓勵人心的書籍,通常會有一些很不錯的法則,像是: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、事情不是發生在我身上,而是為了我而發生⋯⋯等等。

這些法則我都相信。不過,在心情真的低落的時候,看到這些,其實會讓我有點生氣。

低落的我,會覺得這些東西都太⋯⋯高大尚了,谷底的我,抓不到。我「知道」是對的,可是我「感覺」不到,所以我生氣。

(Advertisement)

後來我發現,在這個狀況下,一個適合我的處理方法是:

列出很多解釋,然後維持不選擇。

舉例 1:身體狀況不如預期的時候

例如:三十歲過後,我和身邊朋友們都發現,身體慢慢開始和以前不一樣了。我們開始會:睡不好、過敏、消化不好、變胖⋯⋯年輕的時候怎麼樣都可以,現在卻多了好多「隱藏的規則」,而我們都還在摸索這些「新的規則」到底是什麼。

這個不如預期是:

  • 為什麼身體的反應不如預期?以前也是這樣吃,但現在卻不行呢?: (

這時候,如果我給自己一個勵志句,要自己不管怎樣就是相信「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」,我會完全無法接受。「什麼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⋯⋯最好是。」然後把白眼翻到天上去。

觀察自己久了以後,我發現這個時候的我,不能用勵志句鼓勵。一個比較適合的方法是:開始腦力激盪,去想「詮釋這個狀況的各種可能」。

像這樣:

「都是一樣這樣吃,為什麼以前可以,現在卻不行呢?」

—— 好,現在針對這個題目,開始腦力激盪,思考可能的原因。Ready? GO!

  • ① 因為年紀大,身體變差了,人的身體本來就會隨著年齡老化?
  • ② 可能是「不好的物質」累積到了一個門檻值,所以症狀就爆發了吧?
  • ③ 也許身體的這個狀態,是一個資訊,要提醒我某種被我忽略的情緒?換句話說,如果我覺察到身體想告訴我什麼,身體的症狀就會消失?
  • ④ 因為我現在已經準備好要面對這個狀況了,所以身體症狀爆發出來,就像我從靈魂小學畢業了,現在是靈魂中學。
  • ⑤ 可能地球的大環境整體有變化?
  • ⑥ 可能商品雖然看起來一樣,但廠商製造商品的過程、用的原料有所不同了?

像這樣隨意想一想,像是把六顆浮球放在海面上,慢慢去感覺我對不同提案的感覺。

然後就只是感覺,不決定。

過程中,會發現自己詮釋世界的各種信念和框架:

  • 現在的我,對身體抱持怎樣的信念?
  • 對世界的看法如何?
  • 對自己的看法如何?
像是藉由一個「詮釋腦力激盪」的過程,把自己的內心好好展開一下。

不知道為什麼,我發現自己在幾個不同的詮釋中晃一晃、逛一逛之後,情緒就會比較平復 —— 這時候,我就可以跟自己說「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」了,也許「身體有什麼訊息想告訴我」(從上面的發想中,選擇一個感覺對的填入)。

如果都沒有感覺對的,我就讓浮球繼續漂在那裡;不決定,繼續生活。

矛盾,就像是讓能量來回跑

我不知道這個方法為什麼會有用,但它就是可以讓我的情緒慢慢平復下來。

我猜想,可能有點像是:當事情不如預期、因而產生負面情緒時,心裡會出現一股強烈的、定向的能量。當我想要去「修正」或「對抗」它時,會很辛苦、也很痛苦。

跑到第一個詮釋,想一想,感受一下。是這樣嗎?嗯⋯⋯可能是喔?也可能不是?

跑到第二個詮釋,想一想,感受一下。是這樣嗎?嗯⋯⋯可能是喔?也可能不是?

就這樣,來回想像、來回感受。

跑個幾圈之後,能量就消耗完了。

很多時候,其實也不會想到六個,想到兩個互相矛盾的就可以了。再舉一個例子。

舉例 2:事情進展不如預期的時候

某件事情的進展,不如我的預期;我覺得自己的進展太慢了。而這讓我感到不安。

此時,我不知道自己是該鼓勵自己「每個人有自己的時間軸,不用和別人比較」,還是應該要跳脫自我受限的想法,試著想「世界在此刻重新創造」。

—— 我不知道自己該安於這個慢,還是去質疑這個慢。

我該練習去接納這個慢嗎?還是該去探索,這個「慢」是不是來自其他「自我受限、不見得真實」的假設?我想接納這個慢,卻又擔心,如果就這樣安於這個慢,會活在某種僵固的思想慣性中,而失去新的可能。

「嗯⋯⋯怎麼辦呢?」

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,我正在洗澡。沒多久,洗澡大神的靈感就來了:啊!那我就兩個都要,就好了嘛。我可以把兩個「看似矛盾」的想法帶著走。

  • 我先想像一個「每個人有自己的時間軸,不用和別人比較」的世界,然後在這裡面找到安心的感覺
  • 然後想像一個「此刻重新創造的世界」:我所知的一切,都可以重新決定,然後在這裡面找到可能性的感覺

我就這樣 —— 在「每個人有自己的時間軸」中泡一泡,想像這段「漫長時間」的必要性,想像這看似空白的等待,背後其實有諸多巧思和安排。我可以放鬆等待。

接著,我又跳到「世界在此刻重新創造」裡泡一泡,想像我所知的世界「現在」正在重新組成,想像我現在正在釋放所有不再合用的老舊信念。當我釋放了這些老舊信念,我就可以發現新的靈感、讓事情更順利進展的方法。我想像「慢」不是必然 ——「慢」是我自己給自己的限制造成的。

然後把身上的肥皂泡泡沖掉。

我還是沒有答案,也不知道事情為什麼「不如我想像中」的發生。

但很奇怪的,我不那麼困擾了。

矛盾的詮釋,廣闊的感覺

「每個人有自己的時間軸」和「世界在此刻重新創造」的這兩個想像,分別對應到兩個互相矛盾的詮釋 ——

原本,我擔心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間軸」會讓我錯失了可能性,但「世界在此刻重新創造」這個帶有可能性的想法,又讓我焦慮著必須馬上決定「那規則到底是什麼?」、「世界到底是什麼樣子?」。

這天的我發現:我可以不用馬上決定「哪一個」;我可以把自己的心變得很大,然後把兩個想法都放進來。

這兩個看似矛盾的想法,不是用來決定到底誰對誰錯的,而是要用來感覺的:

  • 當我很不安時,用「每個人有自己的時間軸」來創造空間、感覺安心。然後 ——
  • 當我慢慢變得安全時,再用「世界在此刻重新創造」來挑戰自己、尋求新的可能性

生活就是在這「安心/固定」——「可能性/變動」的交替中前進。

「小孩子才做選擇,大人全都要」這句話,常被用在「獲得所有可得的物質」上,但它似乎也很適合用來放在「想法」上。要成為大人,或許就是要在心中,容納越來越多看似矛盾的想法吧;讓自己,變成一座越來越大的森林,裡面充滿著不能以「誰對誰錯」來斷定的可能性。因為,

當人能夠容納的矛盾想法越多,就越能,自由地去感覺。

而我想要自由地去感覺。

Photo by Benjamin DeYoung on Unsplash

About The Author

soidid

Leave a Reply

* 1) 提問前請先閱讀「關於」中的「提問 & 回覆」。2) 送出後,如果留言沒有正常出現,可能是被系統誤判為 spam;麻煩來信 hi@soidid.tw,我會盡快處理。3) 不希望留言被刊登在頁面的你,歡迎利用「聯絡我」告訴我你的想法與回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