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怎麼樣才能懂得「惜物」呢?—— 陽台上的曬襪架,和那個總在修雨傘的國中同學

小時候很浪費,雖然不能說是過著「奢華的」生活,但的確沒有媽媽那一輩愛物、惜物。想要什麼(不貴的)東西,不會考慮很多就去買;時間過了、不再適合了,就捐掉或丟掉。國高中時收集了超多扭蛋、布娃娃;定期汰換不再適合的衣服;需要時,都買全新的美術用具,但常常用不完 —— 國中時買的粉蠟筆,只用了兩成,閒置 20 年後終於清掉。

我以前大概很享受這種「新」、「多元」、「變化」的開心吧;或者我其實沒想那麼多。

以前覺得媽媽很奇怪,明明不缺錢,為什麼東西壞了總是想辦法修修補補、看怎麼樣能繼續用,這樣不會很辛苦、甚至有點「憋屈」嗎?

Continue reading “要怎麼樣才能懂得「惜物」呢?—— 陽台上的曬襪架,和那個總在修雨傘的國中同學”

欲望與創造;喜歡我的「沒那麼喜歡」

我對「欲望/創造」的想像是這樣的:

在自然(生命力充足)的情況下,任何的「欲望/創造」都會追求自我的超越。

比如:一個熱愛衣服的人。可能一開始就是自己買,接著他會買出心得,然後他會想跟大家分享這些心得,最後可能自己成立品牌、賣起衣服來。Youtuber Meg 就是一個很精彩的例子。

這是為什麼,我覺得欲望本身是中性的;甚至,帶有必要的生命動力。所有的欲望,以適當的方式去追求,都會讓我們透過某一種創造的過程,去發現/成為自己。

Continue reading “欲望與創造;喜歡我的「沒那麼喜歡」”
(Advertisement)

是否所有的「進步」不過都是一種「交換」?

冬天吃水果很冷,怎麼辦? —— 開暖氣吃水果、窩在被子裡吃水果、穿很厚吃水果、吃不需要冷藏保存的水果、冰箱拿出來後放一下再吃、吃水分少的水果、把水果微波加熱一下再吃(!)、或是:乾脆不吃水果。

以前我都是「乾脆不吃水果」,或是「開暖氣吃水果」;一個不太健康、另一個不太環保。後來有一天,吃完水果覺得「好冷!」的時候,我想起國中生物課的一段往事。

Continue reading “是否所有的「進步」不過都是一種「交換」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