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3163

當勵志沒有用的時候:用「矛盾」來穿越「不如預期」

不知道大家在事情不如預期時,都是怎麼和自己溝通的呢?

鼓勵人心的書籍,通常會有一些很不錯的法則,像是: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、事情不是發生在我身上,而是為了我而發生⋯⋯等等。

這些法則我都相信。不過,在心情真的低落的時候,看到這些,其實會讓我有點生氣。

低落的我,會覺得這些東西都太⋯⋯高大尚了,谷底的我,抓不到。我「知道」是對的,可是我「感覺」不到,所以我生氣。

Continue reading “當勵志沒有用的時候:用「矛盾」來穿越「不如預期」”
163163

在「想要改變」和「我就是這樣感覺」之間

我在察覺到自己的「問題」想要改變時,第一步常常遇到的困難是:被卡在「想要改變」和「我就是這樣感覺」之間;也可以說是卡在「理想」和「真實」之間。

這時候,我已經認同某個更理想的詮釋了,而且知道是「我自己的詮釋創造了我的感受」,但⋯⋯我的「詮釋和感受」還是舊的那個。這讓我覺得不知所措。

Continue reading “在「想要改變」和「我就是這樣感覺」之間”

「為什麼有些人可以既有成就又能優雅待人?」

久不見的朋友傳訊來問問題:

這些日子我常思考為什麼有些人可以既有成就又能優雅待人?(很可惜的,我覺得我不是,至少過去不是)

這種人不太多。其中一種,我覺得實在聰穎過人,所以容易事半功倍,我以為這種人不能學。我覺得妳應該不屬於這種人(真得罪!),但妳在國中時,把「成績」和「與同學之間的關係」平衡的還滿好 – 相較別人來說!

妳認同嗎(或許不)?能不能分享妳的心得?

結果我又開始在 messenger 寫起小文章了。

Continue reading “「為什麼有些人可以既有成就又能優雅待人?」”
(Advertisement)

何不批評到底?幫討厭的人「洗白」,有什麼好處?

在〈怎麼轉換對他人的批評呢?〉裡,寫了三個轉換提示,幫自己去看到「討厭的人」的另一面,就像是幫對方「洗白」一樣。但我其實同時也會想:

我到底為什麼要幫這些「討厭的人」平反,建構出一個比較立體的圖像呢?就⋯⋯在心裡默默的繼續討厭下去,是不是也沒什麼關係?

一年以後回頭重讀〈怎〉這篇文章,有點害臊:發現自己當時好像都只看到別人,而對自己很盲目;而一年前的問題也得到了答案。

「幫討厭的人洗白,有什麼好處?」—— 終於,我可以開始看到自己了。

Continue reading “何不批評到底?幫討厭的人「洗白」,有什麼好處?”

自我批判的時候怎麼辦?—— 與「壞感覺」工作的三個步驟

「自我批判的時候怎麼辦?」一個常見的答案是:

你要愛自己,要練習跟自己說「我夠好了」、「我不用事事完美」。

可是啊,在自我批判的當下,如果我跟自己說「我夠好了」,常常只覺得自己在說謊,一點用也沒有。像是單聲道變成了雙聲道,一個聲音說「我好糟糕」,另一個聲音說「我夠好了」,而誰也不聽誰的話。

我的心只是變得更亂。

後來有一天,我又開始自我批判時,心裡突然出現了另一種聲音:

Continue reading “自我批判的時候怎麼辦?—— 與「壞感覺」工作的三個步驟”

「如何對遠距離保持正面看法,同時又能活在當下?」

我不知道你有沒有這個問題,但我有。以前,我的最大問題就是這個:

  • 要嘛,我會對遠距離保持正面看法,然後覺得當下的生活沒有太大意義、像是一種「等待」。一切都要「等到」遠距離結束之後,才會真正「開始」。
  • 要嘛,我會認同當下的生活,覺得「現在的生活很好啊!」,然後慢慢覺得這段關係是不必要、不值得的。

不知道為什麼,我只能認同一方。然後事情非常的二元對立:如果遠距離有意義、現在的生活就沒意義;如果現在的生活有意義、遠距離就沒意義。

我不知道怎麼做,就放著慢慢練習。

Continue reading “「如何對遠距離保持正面看法,同時又能活在當下?」”

「你會覺得別人很笨嗎?」

「我五六歲大的外甥,居然已經會開始嫌同學笨了耶。他會說:『那個誰誰誰,很笨,連OOO都不知道,我不要跟他玩啦。』欸,我問你喔,你小時候會覺得別人很笨嗎?」

「嗯⋯⋯好像,不會耶。」

「為什麼啊?」

⋯⋯對啊,為什麼?

Continue reading “「你會覺得別人很笨嗎?」”
(Advertisement)
163163

負面感受的陳述方式:誰的問題?

有時候我會有一種疏離的感覺,不明白別人為什麼那麽生氣、那麼執著、那麼在乎;好像變成了看戲的觀眾,掉到什麼之外。

像外星人一樣。

於是《情緒疏離》這本書吸引了我的注意力。看完後,心得是:啊,陳述真是一門藝術。

Continue reading “負面感受的陳述方式:誰的問題?”

狄波諾的概念扇 × 需求並不衝突:矛盾中間有一座隱藏的橋

以前,我覺得「矛盾」是一件近乎羞恥的事。被說「矛盾」,就像是被說「腦袋有問題、邏輯不通、虛偽、說一套作一套」。

若有人指著我的鼻子說:「你這樣是自相矛盾吧!」我絕對會見笑轉生氣,內心爆發的火山全力驅動著大腦快速運轉,好在短時間內找到最有攻擊力的語言文字邏輯反擊,並證明自己「並不矛盾」。

後來我開始思考「矛盾」到底是什麼,對「矛盾」有了不同想法:「矛盾」搖身一變,從「羞恥的特色」變成了「探索的入口」。

這件事很有趣,不過我們要先從狄波諾的概念扇說起。

Continue reading “狄波諾的概念扇 × 需求並不衝突:矛盾中間有一座隱藏的橋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