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係日記:海浪的陪伴
最近在想我跟 H 的關係,都覺得很奇妙。H 雖然三不五時就會「警告」我:「我不是能定下來的人喔!也許你應該找個可以照顧你的人。」但他卻從來沒離開我。
他一直在心理上陪伴我。
不管我的狀況好壞、話多話少,心思注意力在哪,他都維持著一個慣性:兩三天就和我通一次 skype。或長或短,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。
想起這件事的時候,我都覺得很有趣。一個說自己不能給承諾的人,其實好像一直在實踐「陪伴」的承諾。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關係日記:海浪的陪伴” →思想即感覺
最近在想我跟 H 的關係,都覺得很奇妙。H 雖然三不五時就會「警告」我:「我不是能定下來的人喔!也許你應該找個可以照顧你的人。」但他卻從來沒離開我。
他一直在心理上陪伴我。
不管我的狀況好壞、話多話少,心思注意力在哪,他都維持著一個慣性:兩三天就和我通一次 skype。或長或短,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。
想起這件事的時候,我都覺得很有趣。一個說自己不能給承諾的人,其實好像一直在實踐「陪伴」的承諾。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關係日記:海浪的陪伴” →Today I woke up light, whereas yesterday I woke up dark.
(今天的我,醒來明亮;但僅僅是昨天,我還帶著黑暗醒來。)
我可以察覺到整體的心理氣氛:一天的我像是陰雨綿綿的陰暗面,隔一天的我卻又落在山的向陽面。
好奇怪的感覺喔。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感覺日記:Light & Dark” →有一年,我去瑞典找 H。遠距聚少離多,難得見面,當然希望 H 事事以我為中心、繞著我轉、隨時陪著我;但 H 並不是這樣個性的人。有一天,他紐約的朋友來訪,H 要跟她碰面喝點小酒。
我希望他不要去,留在家陪我;但他說不行,朋友難得來,要去。
他離開之後,我一個人覺得好寂寞喔。寂寞的我,拿著筆電縮到床上,一個人看起二十年前的經典《大和拜金女》。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紅酒、雪、散步:寂寞的故事” →現在的我,跟以前一樣:會有負面感受、狀態會有高低起伏。如果要說有什麼不一樣的話,可能是:
我好像更能留意到自己當下的狀態,彷彿每種狀態都有很多細緻的紋理 —— 亢奮的、精神好的;平靜的、中立的;想說話的、不想說話的;覺得自己就是想寫、覺得自己胡說八道;覺得邏輯分析很有趣、覺得多說無益,去感覺比較重要 —— 我留意到各種相反的狀態和感受,如何在「自己」輪番上演。
像是天氣。
來記錄一下天氣:在一次又一次的「去感覺」之後,現在的我,如何感覺負面感受?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「I’m in pain.」—— 「去感覺」之後,現在的我如何感覺負面感受” →// Of all the times I looked into a mirror, I saw myself absolutely beautiful that day. //
在所有我看進鏡子的經驗裡,這一刻,我第一次真心覺得自己好美。
這個經驗來得出奇不意,它從「我在沒有手機訊號的鄉下小屋待了五天」這件事開始。
那是 2018 年的夏天。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「在所有我看進鏡子的經驗裡⋯⋯」:再訪外表焦慮” →我們會說「他的讚美只是推託之詞,我根本就沒那麼好,否則,怎麼不約我出去?」這樣的話,是否是因為:我們心裡有某種以「好壞」為基準的「關係度量衡」呢?而這樣的標準真的適用嗎?
—— 這一篇,想跟大家一起探索「愛的理論」。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愛的理論:重新思考「愛情三角理論」、我的關係度量衡” →H 和弟弟起了爭執,兩人一直無法取得共識。眼見越吵越激烈、越吵越看不見和平的曙光,H 和弟弟喊話:「我們暫時別說了好不好?」弟弟卻不願意停止:「不行,你不能每次都這樣逃避。」繼續不停地說著。
H 沒轍,只好逃開現場。一臉沮喪的和我說:「我好累,我不想要再像這樣繼續互相說傷人的話了,可是他就是不願意停止。我不知道他為什麼要這樣。」我靜默無語。
我沒說話的原因是:不知道要說什麼。我看到 H 的難過和沮喪了,也看到在這個場景下,(以局外人來說)弟弟「不願放手」的⋯⋯荒謬?不成熟?但我和弟弟是同一類人,我知道那個「不願放手」底下是什麼;我能理解他只是想要「好好把事情講完」、「好好取得共識」。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如何面對無法溝通的人?一個人和解兩個人的爭執” →偶然看到 F 的一篇文章,以「曾經的控制狂」給予建議「如何應對控制狂」,覺得又學習到好多。在這篇文章和底下的討論中,又對「情緒勒索」有了新的認識。
有人說,自己情緒勒索,是因為從小被控制狂的爸爸或媽媽控制,長大後不自覺就變成如此。
有人說,自己情緒勒索,是因為認為「自己的規則」就是對的,無法接受其他的標準。
有人說,自己情緒勒索,是因為不安 —— 外面有好多 100 分的人,我的這些規則只讓我勉強撐到 80 分,你如果還不一起跟隨這個規則,我們不就糟糕了嗎?
看著大家的分享,我開始想:
我沒有控制狂的爸爸或媽媽、從不認為「我的規則」是絕對的對、也從沒想過「外面的人 100 分」這種問題,那⋯⋯我的情緒勒索和控制是怎麼來的?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作為一個情緒勒索者 2:我為什麼情緒勒索?” →因為疫情的關係,和 H 已經兩年多沒見面了。倒數計時「兩年沒見面」快到時,我還開玩笑地說:「或許值得慶祝一下,這麼久沒見面,我們居然還保持聯絡!」
但兩年的時間點一到時,我突然有種好奇怪的感覺;好像什麼結束了。我也說不上來為什麼會這樣。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我仍然好奇的一種未知” →上一篇〉是什麼讓我寫出這些文字呢?(上):connecting the dots
讀者提到了一個問題,直覺給了一個答案。大腦看了看,不滿意,動用邏輯給了好幾個不同的「可能答案」。
然後球又回到了感覺手上。
感覺老神在在地說:「嗯~~~是啊,『遇到 H、焦慮依戀的困難、從臉書淡出、小學的日記』—— 現在回頭看,這些對妳固然都有影響,但在每一個拿起筆來、拿出電腦準備打字的當下,妳心裡想著的是這些嗎?」
—— 嗯⋯⋯不是。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是什麼讓我寫出這些文字呢?(下):回頭看得出邏輯,前進靠的卻是感覺”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