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 瑞典大選,國會右轉
很久沒有關心瑞典了,但國會改選還是要看一下新聞報導。簡單翻譯 SVT 電視台 9/14(三)的新聞,和一些不專業筆記供大家參考。

思想即感覺
瑞典國的觀察日記。最早始於 2010 年瑞典交換時的生活觀察日記。
2017 年底整理了一系列關於「瑞典×政治」的文章。
很久沒有關心瑞典了,但國會改選還是要看一下新聞報導。簡單翻譯 SVT 電視台 9/14(三)的新聞,和一些不專業筆記供大家參考。
H 的姓氏是瑞典很常見的「Larsson」,意思是「Lars 的兒子」。
一直到 1901 年以前,像這樣「以爸爸的名字當成兒子的姓氏」(稱為 patronymic),在瑞典都是很常見的。例如,你的爸爸叫「Anders」,你的姓氏就是「Andersson」;而你爸爸的姓氏則跟你完全不同,叫做「Pettersson」。
—— 畢竟,你的爺爺叫「Petter」嘛!
1901 年時,頒布一條法令,禁止了這樣的取名法;但到 1982 年又重新開放。[1]
剛認識瑞典時,很容易就留意到瑞典有非常多「-son」結尾的姓氏:Andersson、Johansson、Karlsson、Nilsson、Eriksson。馬上就驗證了這個「啊!這是因為他們用爸爸的名字當兒子姓氏」的說法。
但其實也有很多姓氏不是以「-son」結尾。
當時我從來沒多想「那這些其他的姓氏又是什麼意思?」,一直到最近。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你好,我叫「尼可拉斯·樺樹山谷」—— 瑞典姓氏怎麼來的?” →在瑞典上餐館不便宜,我和 H 都沒錢也不是很講究吃,很少外食;真的要吃,多半也是選擇路邊中東小吃和速食店。瑞典常見的速食店有三家:麥當勞、Max、漢堡王。
Max 是瑞典本地的漢堡,當年交換學生時,第一個吃的就是它,覺得超好吃。不過事隔多年再回去吃,好像沒有印象中厲害(可能當年回憶太美);相比之下,漢堡王好像是裡面最好吃的。不過,不管哪一家好吃,吃漢堡的時候,我都很喜歡做一件事:
🍔🍟 看托盤上墊的那張廣告紙。👀
第一次看懂時,是在 IKEA 旁邊的 Max,我邊啃漢堡邊看廣告紙有什麼話好說,然後驚訝地發現:這張紙怎麼會在跟我談環保議題?跟我談肉哪裡來、對環境和農業的影響?不是應該要跟我說「現在最新上市的口味有多特別多好吃」嗎?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瑞典麥當勞如何用環境議題行銷自己?2019 瑞典麥當勞廣告翻譯/中瑞對照” →房間裡的大象(Elephant in the room),用來隱喻某件雖然明顯卻被集體視而不見、不做討論的事情。
如果瑞典有一隻大象,那想必就是 ⋯⋯ 你猜對了,難民、移民、極右派。
如果我腦袋裡有個欄位,紀錄我對各國人的「刻板印象集體印象」的話,瑞典人的欄位大概長這樣吧。
Almedalsveckan 在 Almedalen 這個公園舉辦,整體感覺像是「在大安森林公園辦政治園遊會」。
氣氛很公園,像這樣:
電視正訪問溫和黨黨魁 Ulf Kristersson,有人群聚觀看,有人散步遛狗。或說:超多人遛狗,從大型犬到小型犬都有,也有些人在草地上曬太陽、運動。
沒有「好不好!對不對!」式的口號,也沒有大聲公重複播放的激情。公園裡的政治園遊會,大家邊走邊逛邊聽,邊喝免費的果汁咖啡。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瑞典政治週,什麼感覺?(下)Almedalsveckan” →走馬看花的去了瑞典兩個政治週:歷史悠久盛大的 Almedalsveckan,和偏鄉地區新興的 Järvaveckan。我的一句話心得是:
相信大家現在已經不會被「瑞典人不太結婚」這件事嚇到了。
有一天 —— 在問過 H「所以有一天我說『不結婚就分手』的話,你會選擇分手嗎?」* —— 之後的某一天,我坐在廚房的椅子上,看著 H,突然意識到:我們所理解的「結婚」是不同的東西吧。
當初學瑞典語的原因之一是:對這個國家的文化感到好奇、希望讀懂他們在看什麼 —— 這是屬於「內容」層面的好奇。
另一個原因則是對「架構」的好奇:我好奇瑞典語的語言架構,會不會讓瑞典人在思考、溝通上,有什麼跟我們不一樣的地方呢?(⋯⋯ 以致於他們的政治體系「好像」運作得更順利?大家「好像」更能好好討論事情?)
在瑞典語學習的路上,也因此有些小小觀察,想跟大家分享。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瑞典語內建的思維模式,可以讓溝通更順利?”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