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8178

愛是什麼?—— 而這只是開始

摸到多邊戀的邊邊之後,我開始思考很多關於「愛」的議題。

我發現這個人、這樣的互動很吸引我,因為它挑戰著我、教導著我、拓展著我。這樣的拓展,好像也可以說是⋯⋯我在償還感情中的欠下的業力債務。

Continue reading “愛是什麼?—— 而這只是開始”
176176

「嫉妒」是勉強事物成為其所不是的樣子;關係的「自然狀態」

最近,在 H 的知情同意下,摸到了多邊戀的邊邊。但才到邊邊而已,才剛剛開始認識對方,我內心的黑暗面又開始上下齊發,簡直像回到十五年前那幼稚的狀態。

快要被自己嚇死。

我很嫉妒!我很不安!—— 我又回到我以為自己已經從此免疫的情緒狀態中了。還好,過去花了兩年還跳不出的慣性反應,這次只花了兩天就看見了。

Continue reading “「嫉妒」是勉強事物成為其所不是的樣子;關係的「自然狀態」”
99

關於多邊戀的二三想;感情不用「經營」是什麼意思?

最近看了一本書《我和兩個戀人住一起:三人共享兩人世界的多邊戀日常》。

好看,喜歡,推薦。

比起《道德浪女》落地很多。不是理論,就是平凡的生活故事。在性別相對保守的南韓公開這樣的生活與關係,太有勇氣了。

多邊戀的書是進步的思想突破;但不管是《道德浪女》或這本書,其中都有個部分讓我覺得保守,那就是:

難道感情一定要「努力經營」,才值得被肯認嗎?
Continue reading “關於多邊戀的二三想;感情不用「經營」是什麼意思?”
(Advertisement)
178178

從「愛有限」到「愛無限」,那個「無限的愛」從哪裡來?

開放式關係經典《道德浪女》,把浪女實踐的第一步驟設定為「富足」—— 從「愛有限」的思維,轉換到「愛無限」,並舉了父母對小孩的愛當作例子:

從「愛有限」到「愛無限」的思維轉換,其實不見得只在開放式關係中需要。在我看來,幾乎所有成熟的、長期穩定關係中都需要:多邊戀是因為「人變多」需要,遠距離是因為「見面時間變少」需要,新手父母則是因為「巨大的生活方式改變」需要。

在不同情境下,它可能未必都叫作「愛無限」,而可能叫作「情感獨立」、「愛自己」、「自己本身就是完整、豐盛的」。我自己的經驗,便是從「常常需要情人安撫陪伴」的焦慮依戀,到「聚少離多依然能感受到彼此聯繫」的遠距離;我稱它為「情感獨立」,但其中也包含「愛無限」的概念。

但不管它叫做什麼,你有沒有想過:

從「愛有限」到「愛無限」,那個「無限的愛」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?
Continue reading “從「愛有限」到「愛無限」,那個「無限的愛」從哪裡來?”
178178

內在對話:我心中的嫉妒和不安全感;喜歡與愛

喜歡一個人的時候,會有種想要霸佔他生命的全部、了解他生命的每一個面向的渴望。想要知道他的全部。看見他的全部。認識他的全部。

所以,對於那些「過去的人」、「已經存在的人」、「認識很久的人」,會感到有點嫉妒。不管是認識很久的朋友、還是深刻珍惜的過往戀人。

當他說起她的時候,眼神和口氣會變得特別溫柔,帶有一種寵溺。我喜歡他充滿情感的這一面,但是,那個被訴說的主角不是我⋯⋯

我的心裡有個空空的感覺,好像有個洞。

Continue reading “內在對話:我心中的嫉妒和不安全感;喜歡與愛”
178178

自由的愛:從「焦慮」到「當下」

焦慮依戀的我認為:我需要一個人承諾我一生一世,永不離開。但後來,我發現原來我渴望的是:一個人看見並接受我如其所是。當他看見我時,我就不執著什麼一生一世了。

我的心,開始往「自由的愛」一步一步靠近。

自由的愛 ——

這篇寫:「焦慮」的我,慢慢走向「自由的愛」的一些想法轉變。

Continue reading “自由的愛:從「焦慮」到「當下」”
176176

開放的關係:是成熟自由還是逃避責任?

某天和朋友聊天,提到我之前聽聞的一個「忠誠」定義:

我問朋友:「你覺得怎麼樣?如果是你,你可以接受嗎?」

他說:「我覺得是個理想(?!)狀態」

然後我們一起大笑。

Continue reading “開放的關係:是成熟自由還是逃避責任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