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義的樣子
意義是什麼?
哈拉瑞在《21世紀的21堂課》裡,寫了這麼一段:
我覺得「拉開到手榴彈」的比喻很有意思:一方面把某種「不求甚解」、「那就不是我的問題囉!Bye!」表達得活靈活現;但另一方面,又好像有什麼東西在邏輯推衍中消失了。
比如說:
- 如果兒孫的人生沒有意義(或我不知如何解釋那份「意義」從哪裡來),難道「養育兒孫」這件事,就不能賦予我意義嗎?
想法散步去
意義是什麼?
哈拉瑞在《21世紀的21堂課》裡,寫了這麼一段:
我覺得「拉開到手榴彈」的比喻很有意思:一方面把某種「不求甚解」、「那就不是我的問題囉!Bye!」表達得活靈活現;但另一方面,又好像有什麼東西在邏輯推衍中消失了。
比如說:
以前好像是這樣的:把宇宙想成一個大機器,所以社會也是一個大機器。學習 ⋯⋯ 可能是選擇要成為這個大機器裡面的哪一個小齒輪。
看長的最接近哪個銷售排行榜,就往那個路線發展。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學習的樣子” →「當時你為什麼決定去那裡工作呢?為什麼不是其他的非營利組織?」C 問。
「嗯⋯⋯ 我覺得我⋯⋯ 不太會去做不可能的事情。」我想了一下後回答。
「但是『可不可能』是主觀的吧?只要牽扯到『人心』,可不可能都是很主觀的啊!」C 說。
⋯⋯ 呃,對耶!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可能的樣子” →「想」是什麼樣子?
把想法放在腦袋裡,就像把菜放到砧板上準備料理?「想法就這麼來了」,就像今天的雨就是這麼下下來了,有時候我們並沒有全然的控制力?還是 —— 有時候「想」會進入一種自動化的反應模式,就好像走上手扶梯的第一格後,它就帶著你往前了?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「想」的樣子” →雖然現在比起以前平靜多了,但我發現:焦慮的想法並沒有走開。—— 所以,有時候我們不見得要「改變想法」也可以變得更平靜?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改變想法的樣子:焦慮的想法沒有走開” →H 有一個義大利人同事 S。S 很擅長電機、水電管線。有一天到家裡來幫忙看一台二手的擴大機是否能正常運作。他來的時候 H 還沒下班回來,於是我們就聊起天來。
他不會說英文,只會說義大利文和瑞典語;我不會說義大利文,所以我們的共通語言只有瑞典語(嚇)。S 已經在瑞典住了六、七年的時間,平常和 H、其他同事溝通也是說瑞典語,所以我們倆之間的溝通瓶頸顯然是我的瑞典語能力(嚇)。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能力的樣子” →「I can’t sleep.」H 說。
「為什麼?因為你還有工作沒做完嗎?」我問。
「不是,我睡不著 ⋯⋯ 有時候就是會這樣,躺在床上,怎麼都睡不著。」
「啊,我以為你不能睡,原來是睡不著。我會錯意了!」
—— 我把「can’t」理解成「不被允許」的那個「不能」,但他說的是「做不到」的那個「不能」。真有趣。但,為什麼呢?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“ I can’t sleep ”:語言的樣子 2” →關於缺點:自己發現的那些,被別人指出的那些。有時候可以笑笑幽默地看待,有時候又好討厭自己。
有時候比較能接受自己的缺點,有時候比較不行;「為什麼會這樣呢?」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缺點的樣子” →有時候我們抗拒 _______,抗拒的其實不是 _______ ,而是 _______ 在我們心中的樣子。
例如:「改變想法」。
—— 有時候我們抗拒「改變想法」,抗拒的是我們心中對「改變想法」的那個意象;但「改變想法」不一定要長那樣。
於是「改變想法」的第一步,不是想辦法「強迫自己接受某個新的想法」,而是改變「改變想法」的意象。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改變想法的樣子”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