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相對論做「思想拉筋」

為了關係、焦慮依戀、情緒感受等主題而來到這裡的人們,看到「相對論」這三個字,可能會覺得很跳 tone 吧?怎麼會又思考關係、又研究相對論呢?(到底想幹嘛?)

對我而言,這些東西其實是有共通點的,它們都是:

挑戰自己去理解看似不可能的事物、挑戰自己去理解「和看起來完全不同」的概念。

人心和科學,有一個共同點:想像力很重要。但要如何持續鍛鍊想像力?

Photo by Marco De Gregorio on Unsplash

在面臨關係、情緒感受議題時,人常需要練習跳出習慣的舊模式,開始對其他的替代詮釋敞開心胸(例如:從「他不愛我」到「他愛我」;或反過來)。這些替代詮釋可能讓我們覺得:

「怎麼可能是這樣?」
「我明明感覺起來就完全不是這樣!」

這時候怎麼辦呢?—— 我們可以透過小說、電影、生活經驗,去更理解人有多麽不同,進而擴展自己的想像力;或著,透過其他領域的體會。

對我來說,相對論就是這樣的一個領域。

根據我們在生活中對「時間」的觀察和感覺:

時間是絕對、線性的;過去已消失,未來還不存在。

可是(狹義)相對論說:

不對,時間是相對的;過去沒有消失,未來也已經存在。

然後用數學、和百年來的各種實驗證實了這件事。

我覺得實在是好奇怪 —— 可愛的那種奇怪,「數學沒錯」可是我還是覺得奇怪,的那種奇怪。

相對論的存在,說著:「事情未必是表面上看起來的那樣」而我們「其實並不知道」。

對在求學階段被教導成科學至上的我來說,如果連正經八百的科學都可以這麼奇怪了,那麼人的可能性必然更多。

相對論的奇怪,鼓舞了我的想像力,也鬆動了我的標籤和邊界。

這是我創作《普通人的相對論》的原因:想透過這個過程,去理解相對論的各種奇怪。

對我來說,有趣的不是知識本身,而是:

藉由理解新概念的過程,拓展思想與想像的能力
—— 覺察自己的思考框架、轉換或跳脫思考框架,進而想像各種可能。

可以說是一個「思想拉筋」的過程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