恢復感覺的練習:思想、感覺、行動

「思想、感覺、行動」是三個手拉手的好朋友。

思想的改變,會影響感覺和行動;感覺的改變,會影響思想和行動;行動的改變,會影響思想和感覺。

重視理性的社會,常把「思想」想成管事的老大哥,「行動」是負責跑腿的小囉囉(如果能快點做完就好了啊、如果能跳過該有多好啊),「感覺」則是情感用事的衝動傢伙(必須被牽制,可不能任他恣意亂跑啊)。

於是「我」成天忙著搜尋最佳解法、學習各種知識,好讓「思想」成為最博學的那個老大哥,為「我」提供人生各種情況的解答。

人生就這樣看起來沒什麼大問題了,可是卻有一些很小卻又很大的事,讓人無法安靜⋯⋯。

(Advertisement)
💛 也歡迎你的支持贊助 🌈

最大的小問題

好像沒什麼不好的,卻又好像沒有什麼好的⋯⋯;改變?可是我不知道我的熱情是什麼⋯⋯。

找不到標準答案的思想僵局,可能正象徵著感覺的失靈。

「思想」老大哥很會策劃、也很擅長畫地圖,可是卻不知道怎麼去感覺。

「感覺」是最靠近我們的一層皮膚。無論是更多的錢、更好的工作、還是更完美的伴侶,我們最終要的都是一種好感覺:安全感、成就感、愛、自我完成、親密感、被接納、歸屬感。

「思想」老大哥試圖說服我們,他的完美計算可以帶來我們所渴望的感覺;可是我們會漸漸發現:

若讓「思想」帶路,或許不會失敗,但也不會有感覺。

事情要改變,光靠「思想」是不夠的。

像踩著輪子往前走

思想、感覺、行動是三個手拉手的好朋友,圈成了一個輪子。

若要輪子往前走,思想要改變、感覺會改變、行動要改變。不管腦袋再怎麼會想,邏輯再怎麼清楚,沒有感覺和行動,仍然哪裡也去不了。

思想是「超越時空的預測」,感覺和行動是「時空中的經驗」;它們需要彼此,去成為一種真實。或真實的一種表達。

—— 真實,在此時此刻的表達。

訊號就是操作桿

我們的思想、感覺、行動,透露出我們的信念;思想、感覺、行動,也同時是探索信念的工具。當我們在探索信念時,我們也正體驗著我們的信念。

思想、感覺、行動,在冰山的頂端,底下是信念。

你的思想、感覺、行動都反映著你真正相信什麼。它們是訊號也是操作桿,你可以藉著它們發出的訊號,探索深埋底下的信念;也可以透過有意識的改變思想、感覺、行動,去改變底下的信念。

信念看似很堅固,但有時候只是因為我們從未想過新的可能。

信念的堅固不是絕對的,而是來自我們每一次的重複、與再宣誓 —— 有意識或無意識的。

你慣性的思想、感覺、行動,在在鞏固著你既有的信念。

感覺和思想一樣,需要發展

未經琢磨的玉石是石頭,經過琢磨的則成為玉;感覺也是如此。

未經探索的感覺,外面包著一層厚厚的「情緒」。感覺是一條要花時間走的路,而「情緒」是感覺的入口。沿著情緒,我們走向自己的內在感覺。

情緒是一股能量,它看起來衝動、不受控制;但若你理解它,它將安靜下來,成為你的底蘊。若你成為海,浪就只是你身上的一部分脈動。

正如一個人的思想需要發展,一個人的感覺也是。

我們常誤以為感覺像是手心的痣一樣,只要把手掌打開就能看得到;如果有人沒有像我們表露他真實的感受,就「必定是刻意在欺騙或隱藏」。

正如人的思想會有盲點,感覺也有。

有時候,我們真的會,「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感覺」——

  • 不知道自己有什麼感覺
  • 不知道自己真的想要什麼
  • 也不知道如何恢復感覺的能力

若所有的感官都是用進廢退,在「思想是老大哥」的理論體系下,感覺往往是最廢最退的那個。思想害怕感覺像野獸般不受控制,從未讓感覺自由發展。

但我們最害怕的東西,或許正是我們最大的力量來源。

找自己:往心底的感覺走去

「找自己」像個爬山的過程,然自己從未是確定的「什麼」,而永遠在變為的狀態;「自己」沒有標準答案,我們也永遠不會找「到」自己。「自己」就像「往北走」一樣,是一種旅行的方向。

我們在心底爬著感覺的山,從山的這一頭、到那一頭,有高、也有低。往心底的感覺走去,就是往「自己」走去。

「找自己」是靈魂放在你心裡的指南針;這個指南針,落在你最深層的感覺裡。

當方向和感覺對上時,你是在走著名為「自己」的這條路、在往「自己」走去;

而你有所不知,你腳下的路都是自己造的 ——

你往「自己」的方向長去,像一棵樹、向著陽光開展枝葉。

About The Author

soidid

2 thoughts on “恢復感覺的練習:思想、感覺、行動

Leave a Reply

* 1) 提問前請先閱讀「關於」中的「提問 & 回覆」。2) 送出後,如果留言沒有正常出現,可能是被系統誤判為 spam;麻煩來信 hi@soidid.tw,我會盡快處理。3) 不希望留言被刊登在頁面的你,歡迎利用「聯絡我」告訴我你的想法與回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