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你的陰性能量=你的陽性能量」——《女神狀態》心得

在看完書好一陣子後,又突然蹦跳出現在腦子裡的概念:

—— 《女神狀態》p.160

現在想想,大概是這本書中最「!」我的概念。

Continue reading “「你的陰性能量=你的陽性能量」——《女神狀態》心得”
9797

相對論番外:「錯的」理論,仍然會有真實的效果

普通人的相對論來到了第 66 篇:「牛頓理論沒用了?」。每次處理這部分的內容,有件事都會在我心中迴圈旋轉不停:

牛頓理論是「錯的」,可是它仍然會有「對的」效果⋯⋯它是錯的⋯⋯可是結果仍然是我們想要的。

這總會給我一種詫異的感覺。

一般來說,如果看到了預想中的結果,我們就會認為自己的猜測模型是對的;但相對論告訴我:我的模型可能錯到不能再錯,卻依然給我正確的預測結果。

Continue reading “相對論番外:「錯的」理論,仍然會有真實的效果”

「問出一個不同的問題」為什麼重要?⋯⋯用想像思考

我常聽到一個說法:「如何問出一個不同的問題」比給出問題的答案更重要。有的人還會引用愛因斯坦,來強調跳脫框架的重要性:

瘋狂是:重複做同樣的事情,還期待會出現不同的結果。
Insanity: doing the same thing over and over again and expecting different results.

但到底為什麼「問一個不同的問題」會比「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」還要重要呢?

Continue reading “「問出一個不同的問題」為什麼重要?⋯⋯用想像思考”
(Advertisement)

什麼是去感覺?《早期課 1》讀書筆記與心得

閱讀時,如果文字內容難以理解,我會試著畫圖幫助自己理解。最近讀賽斯書的《早期課 1》時,畫了一張圖。

畫得沒什麼美感,像是被蚊子叮了一口的饅頭:

Continue reading “什麼是去感覺?《早期課 1》讀書筆記與心得”
7171

話語的力量從何而來?想像:文字與思想

你有沒有想過一件事:話語的力量從何而來?

如果話語本身是「真理」,是否從誰的口中說出來,都能具有相同的影響力?如果不是,為什麼呢?「1+1=2」不管是誰說,都不改變其有效性,但「慈悲為懷」就不一定了,為什麼?

如果是達賴喇嘛說「慈悲為懷」,人們應該會深受感動,覺得內在被喚醒;但如果我說「慈悲為懷」,卻不會有同樣的效果。為什麼?

Continue reading “話語的力量從何而來?想像:文字與思想”

「為什麼有些人可以既有成就又能優雅待人?」

久不見的朋友傳訊來問問題:

這些日子我常思考為什麼有些人可以既有成就又能優雅待人?(很可惜的,我覺得我不是,至少過去不是)

這種人不太多。其中一種,我覺得實在聰穎過人,所以容易事半功倍,我以為這種人不能學。我覺得妳應該不屬於這種人(真得罪!),但妳在國中時,把「成績」和「與同學之間的關係」平衡的還滿好 – 相較別人來說!

妳認同嗎(或許不)?能不能分享妳的心得?

結果我又開始在 messenger 寫起小文章了。

Continue reading “「為什麼有些人可以既有成就又能優雅待人?」”

《拚教養:全球化、親職焦慮與不平等童年》概念圖表

找了藍佩嘉教授的《拚教養》來讀。

有些地方讀著腦袋打結,忍不住開始想「什麼樣的圖表可以幫助這個部分的理解?」;回過神來,已經做好四張概念圖表了。

這是我幫助自己理解大量文字的概念圖表,也分享給你。

Continue reading “《拚教養:全球化、親職焦慮與不平等童年》概念圖表”
(Advertisement)

自我批判的時候怎麼辦?—— 與「壞感覺」工作的三個步驟

「自我批判的時候怎麼辦?」一個常見的答案是:

你要愛自己,要練習跟自己說「我夠好了」、「我不用事事完美」。

可是啊,在自我批判的當下,如果我跟自己說「我夠好了」,常常只覺得自己在說謊,一點用也沒有。像是單聲道變成了雙聲道,一個聲音說「我好糟糕」,另一個聲音說「我夠好了」,而誰也不聽誰的話。

我的心只是變得更亂。

後來有一天,我又開始自我批判時,心裡突然出現了另一種聲音:

Continue reading “自我批判的時候怎麼辦?—— 與「壞感覺」工作的三個步驟”

「如何對遠距離保持正面看法,同時又能活在當下?」

我不知道你有沒有這個問題,但我有。以前,我的最大問題就是這個:

  • 要嘛,我會對遠距離保持正面看法,然後覺得當下的生活沒有太大意義、像是一種「等待」。一切都要「等到」遠距離結束之後,才會真正「開始」。
  • 要嘛,我會認同當下的生活,覺得「現在的生活很好啊!」,然後慢慢覺得這段關係是不必要、不值得的。

不知道為什麼,我只能認同一方。然後事情非常的二元對立:如果遠距離有意義、現在的生活就沒意義;如果現在的生活有意義、遠距離就沒意義。

我不知道怎麼做,就放著慢慢練習。

Continue reading “「如何對遠距離保持正面看法,同時又能活在當下?」”
7171

原因不是來時路

大學的時候我覺得心理學很有趣,跑去修了普通心理學。

老師是有名的王牌,講課幽默、內容有趣;我跟心理學一切都好,只有一個問題 —— 「為什麼,聽起來,所有的(心理)問題,都是『童年時期』某個地方出了錯造成的」?

比如說「依附理論」:小時候我們與父母的依附關係,會影響到長大後的戀愛態度。如果我焦慮依戀,那是因為小時候我沒有跟主要照顧者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。換言之:如果我現在有什麼問題、困擾,都是小時候「某個地方」錯了。

這件事我一直沒辦法完全接受。

Continue reading “原因不是來時路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