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去做了量子催眠:「感覺」是潛意識回答的方式
聽了《一問三不知》的主持人們分享量子催眠經驗、和催眠師 Carol 的訪談後,就一直想去嘗試看看量子催眠。
一方面是「聽起來很好玩!我也想知道我會看到什麼」,另一方面則是被 Carol 好聽的聲音、個人特質、和說話的方式吸引。
不追偶像的我,興起了小粉絲的期待心情。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我去做了量子催眠:「感覺」是潛意識回答的方式” →思想即感覺
聽了《一問三不知》的主持人們分享量子催眠經驗、和催眠師 Carol 的訪談後,就一直想去嘗試看看量子催眠。
一方面是「聽起來很好玩!我也想知道我會看到什麼」,另一方面則是被 Carol 好聽的聲音、個人特質、和說話的方式吸引。
不追偶像的我,興起了小粉絲的期待心情。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我去做了量子催眠:「感覺」是潛意識回答的方式” →長大之後,我發現每個女人對性、性慾的經驗和感受差異非常大。
有人覺得性是歡樂的遊樂園 —— 好玩、享受,這邊走走、那邊玩玩,「好啊!都很好!」;有人因為過去的負面經驗,充滿著警戒和恐懼,而很難想像性對女人來說,會是享受的一件事。
或者可能有人像我?有著大致上正面,但隱隱約約的複雜感受⋯⋯。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35 歲後,對性慾的再思考;性慾:靠近與連結的引力” →對身心靈領域感興趣的朋友,應該多多少少都接觸過塔羅、神諭牌卡,我也不例外。
只是很奇怪,每次去專業塔羅占星師那裡抽牌,我都覺得好準、好有幫助,但自己買牌卡回來,卻怎麼抽、怎麼不對勁⋯⋯;過沒多久,牌卡就放在那裡積灰塵。
經過多年斷斷續續地摸索,最近,我終於發現為什麼了。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為什麼自己抽的牌卡沒有用?一個麻瓜的塔羅牌卡日記” →有一次,網友留言詢問:(從焦慮依戀到舒適有安全感,)「好奇這樣的改變花了多久時間?」
我列出一些時間線,然後寫下「但時間與進程的快慢並無太大意義」。寫完之後,覺得「時間並沒有意義」這句話好像沒有說清楚,但那個當下、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該如何展開。
現在,來展開一下這句話:
在〈內在對話:所有你想要用形式做到的,都可以用你的意識品質做到〉寫了:「因為真實的能量永遠是互相連結的,會貫穿生命的每一個面向」。寫完之後我問自己:
最近都在玩。
某天下午,玩著玩著,心裡突然冒出一句話「玩樂會讓人荒廢工作嗎?」—— 哎呀,好像工作狂的我會擔心的事喔。
然後,答案也跟著浮現⋯⋯。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內在對話:所有你想要用形式做到的,都可以用你的意識品質做到” →去年九月的時候,得了流感,但這次流感的感覺非常奇怪 —— 我從來沒有體驗過這種感覺:一種「意義全失」的感覺。
「不過就是個流感,有必要意義全失嗎?哈」—— 我也覺得很奇怪!怎麼會這麼不舒服。或:怎麼會有這種的不舒服。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流感與意義全失的感覺⋯⋯痛苦之身?” →—— 在〈日記:久違的髮廊、燙壞的瀏海;三十歲後才出現的低落心情〉裡,我這樣和宇宙討價還價。寫下來我都覺得很好笑,像個賴皮的小孩。
除了這樣,有時候我也會和宇宙(內在的聲音)說:「好啦,好啦,我會去做。但我沒把握能做得很好喔!只能做到六十分。這一次,就先做到六十分就好」。
很好笑,討價還價,到底是誰要做。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內在對話的風格,找不到內在小孩的替代做法” →生活中發生了一件小事,這件小事讓我覺得很煩躁。
我覺得某個人付出太少,我很煩躁。但與此同時,卻又覺得這麼想的自己很糟糕 —— 我為什麼這麼吹毛求疵呢?我為什麼不懂得體諒包容?我為什麼這麼 GY?
一面覺得煩躁,一面又為此譴責自己⋯⋯。
我翻開筆記本,開始和內在對話。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內在對話:感覺不到自我價值的時候怎麼辦?” →和好久不見的學弟喝咖啡。
看學弟臉書上的文章,以為會看到有點憂鬱、有點煩惱的男子,但沒想到本人根本超 chill,悠哉悠哉、坐在靠窗的位置喝著冰美式;高估了自己腳程速度的我看起來還比較慌張。
而且學弟人好好,明知學姐「科學怪人在做實驗」,還是勇敢跳入火坑自我分析了一番。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日記:和好久不見的學弟喝咖啡、什麼是「了解自己」「相信自己」?”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