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問出一個不同的問題」為什麼重要?⋯⋯用想像思考

為什麼「問一個不同的問題」會比「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」還要重要呢?

如果用「想像」來思考的話⋯⋯

(Advertisement)
💛 也歡迎你的支持贊助 🌈

1 手電筒

小時候,我想像世界是客觀的、有既定樣貌;「答案」隱藏在世界的某個角落。「問出不同的問題」像是拿著手電筒,從不同的方向照射光線,以看到事物的全貌。

在這樣的想像下,「問出一個不同的問題」之所以重要,是因為:

它讓人從不同角度去探查這個客觀世界。

我們轉動問題照射的方向,以看見整體的樣貌。

2 信念結構的投影

「調整角度,好照見更多的整體」是我好長一段時間,對「問出不同問題」的想像。不過,最近想到「如何問出不同的問題」時,心裡浮現的都是這樣的意象:

問題是信念結構的投影。

不同的問題,反映著不同的信念結構。我問出的「問題」並不是中性的手電筒光線,而同時是某個「特定信念結構」的投射。比如:

  • 「要怎麼樣讓他永遠不離開我?」
  • 「我為什麼需要一個人永遠不離開我?」

—— 這兩個問題,背後就是不同的信念結構。

「要怎麼樣讓他永遠不離開我?」這個問題,背後的信念結構,可能包含一個「我需要一個人永遠陪伴我,才不會感到孤單」的信念。

因此,即使我找到「要怎麼樣讓他永遠不離開我?」的答案,我還是活在這個問題所對應的信念結構之下;我還是覺得孤單。我找到了答案,可是我沒有改變。

但當我換一個問題 ——「我為什麼需要一個人永遠不離開我?」—— 時,改變的不只是那個問題,我的心理結構同時也鬆動了。我的信念結構開始變化了。

我還是沒有答案,可是我改變了。

我想像有個模型似的東西,在心智中旋轉;而我們體驗的一切,都和這個結構有關。

所以重要的不是那個「不同的問題」,而是那個「不同的問題」背後所代表的信念結構轉變。

在這樣的想像下,「問出一個不同的問題」之所以重要,是因為:

生命真實的目的並不是要找到那個字面上的答案,而是要藉著在問題與問題之間跳躍的過程,找到、轉換到、建構出 —— 活起來最舒服的那個信念結構。

我要的是問出一個不同的問題的那個 mindset(心態、心智模型、信念結構),而不是由許多資訊、知識所組成的「答案的總和」。因為生命不是以「得到答案」前進,卻是以「問出不同的問題」前進。

3 風

以前好長一段時間,我對答案都有某種執念;不過這一兩年來好像放鬆了不少。我開始覺得重要的不見得是答案,而是「問那個問題的我」是什麼樣子的?「問問題」對我造成了什麼影響?

如果有一個問題,一直沒有答案,卻因此讓我一直往前走、體驗不同事物,重新反思自己的觀點;那麼這個問題沒有答案或許是一件好事。

問題像是一股風,推動著我前進;只要還沒找到答案,動力就會無限供應。

在這樣的想像下,「問出一個不同的問題」之所以重要,是因為:

問題給予前進的動力。

有時候失去動力,不一定是因為找不到答案,而可能是代表:是時候問一個不同的問題了。

4 北極星

漸漸體會到「問題好像不見得需要答案」的我,在另一篇〈為什麼我們以類似的話,說著相同的道理?〉,寫的是:

在這樣的想像下,「問出一個不同的問題」之所以重要,是因為:

問題決定了我往哪個方向走、踏上哪一種旅途。

這個旅途,並不是在某個「決定性的問題」後就再也無法回頭、重選的,而會在我每一次問問題的時候,重新對焦。

旅途不是一次性的決定,而是由每一個瞬間,我仍然好奇的那些問題累積出來。

我不是藉由找到答案來選擇路途,而是藉由我問出的問題

5 讓內在感知拓展的方式

以前的我,好像通常把「問問題」當成是追求知識、尋求事實的手段;但最近,我開始體會到「問問題」本身其實就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

問問題不只是得到答案的手段,它同時也可以是目的和意義的所在。

例如:以前,我不明白朋友說的「書中有很多感覺」是什麼意思,後來寫〈On Reading:讀著作者沒有寫的意象〉的附註時,突然意識到 ——

「問問題」就像是「給自己的感知模型生長的養分」,引導自己的心智往外拓展,長出新的感知力、新的能力。

當我在心中保有一個問題很久,卻沒有答案時,我不見得是「翻山越嶺什麼也沒得到」的旅人,而可能是「一點一滴地在長出新的心智模型與感知方式」,就像一隻正在長第九隻觸角的八爪章魚。

當我看不到問題的答案時,不是因為我還沒抵達答案所在之處,而是因為:我還不具備看出答案的那雙眼睛。

在這樣的想像下,「問出一個不同的問題」之所以重要,是因為:

問問題是在引導心智發展新的能力

當我問出「書中有很多感覺是什麼意思?」的時候,就是在說:我想發展出「感覺書中的感覺」的能力。

當我問「我有什麼感覺?」的時候,就是在說:我想發展出「覺察自身感覺」的能力。

注意力:向外觀察,向內創造

這些關於「問題」的思考,說到底好像都是在描述我們如何使用(direct)注意力。

這讓我想到一件往事。

大概是研究所的時候吧,那是臉書正當紅,智慧型手機也越來越普及的年代。那時候,我不知道在哪裡看到這樣的一句話:

在這資訊爆炸的時代,你的注意力很重要。

不過當時,我沒有完全了解這句話的意涵。我心想:我的注意力為什麼很重要?反正這世界上有很多好玩的東西、各式各樣的資訊,我的注意力不是花在「這個好玩的東西」,就是花在「那個有趣的資訊」上,不管怎麼樣,我總是會「注意」什麼,而我注意的究竟是什麼,有那麼重要嗎?

時間快轉十年。最近我才知道這句話在說什麼了 ——

因為注意力有兩個面向:向外觀察,向內創造。

我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外在世界,也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內在世界:

  • 當我把注意力放在外在,看著世界中已存在的各種資訊時,是在觀察:我享受著他人的成果,同時也被他人的想像所決定

  • 當我把注意力放在內在,看著內心的各種想法感受時,是在創造,在把「存在的潛能」帶入世界。

當我把注意力放在「某一個有趣的資訊」時,我失去的不只是「看其他好玩東西」的機會,也失去了「向內創造」的機會。

「看其他好玩東西的機會」是當時的我覺得「沒什麼好失去的」—— 就像給我一筆錢,反正都要花完,那麼買什麼並沒有太大差別。但「向內創造」是當時的我沒有想到的面向。

在任何一個瞬間,人不是往外看、就是往內看,只能選擇其中一個。往外看會帶來啟發;但一直往外看,會讓人忘了「在我之內」還有很多可能。

於是,當年的那句「你的注意力很重要」出現了一個更深沈的意涵:這個世界上,有些東西,是只有你才有能力帶入存在的。

但你必須看過去。給它你的注意力。

向外觀察,向內創造;向內觀察,向外創造。

延伸閱讀

About The Author

soidid

Leave a Reply

* 1) 提問前請先閱讀「關於」中的「提問 & 回覆」。2) 送出後,如果留言沒有正常出現,可能是被系統誤判為 spam;麻煩來信 hi@soidid.tw,我會盡快處理。3) 不希望留言被刊登在頁面的你,歡迎利用「聯絡我」告訴我你的想法與回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