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egory: 感覺
對自己和關係的探索,觸發了種種情緒,而情緒最終引領人到「感覺」
話語的使用方式
重畫一幅之前不滿意的插畫,花了兩個小時修修改改,仍然不滿意。心裡想著:是不是該打掉重練呢?全部刪掉,從空白再開始一次?
但因為已經花了不少時間,而猶豫著:「這樣,之前的時間是不是就白費了?」、「也許還有修補的可能?」、「還是繼續改看看呢?」
正拿不定主意,心裡突然出現一句話:「你要放棄該放棄的,堅持該堅持的。」
「聽」到這句話,我立刻知道該怎麼做了:刪除所有舊稿,重新再來一次。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話語的使用方式” →試穿想法,就像試穿衣服一樣
我在一張紙條寫著:「Trying on thoughts like trying on clothes.」試穿想法,就像試穿衣服一樣。

Almedalsveckan 番外篇:怕狗的人
週日(7/01)去了瑞典最大的政治週 Almedalsveckan,不過一整天印象最深刻也最喜歡的時刻和政治無關,是「躺在草地上曬太陽補眠,被狗狗吵醒衝撞而不害怕」的那個感覺。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Almedalsveckan 番外篇:怕狗的人” →夢中的感覺
我在夢中通常沒有感覺的,只有事件。但有時會有極少數的例外。
H 長得很好看,有時候我懷疑自己是否只是喜歡他的外表;這一切距離,到底是否值得。我非常迷惘。然後有一天,我做了一個夢。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夢中的感覺” →瑞典語內建的思維模式,可以讓溝通更順利?
當初學瑞典語的原因之一是:對這個國家的文化感到好奇、希望讀懂他們在看什麼 —— 這是屬於「內容」層面的好奇。
另一個原因則是對「架構」的好奇:我好奇瑞典語的語言架構,會不會讓瑞典人在思考、溝通上,有什麼跟我們不一樣的地方呢?(⋯⋯ 以致於他們的政治體系「好像」運作得更順利?大家「好像」更能好好討論事情?)
在瑞典語學習的路上,也因此有些小小觀察,想跟大家分享。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瑞典語內建的思維模式,可以讓溝通更順利?” →瑞典人的感受世界:從 Hur mår du 談起
開始學瑞典語,很快會接觸到的一句話是「Hur mår du?」,意思是「你好嗎?」「你感覺如何?」。英文比較接近的翻譯是「How are you feeling?」。
乍看會覺得 mår 和英文的 be 動詞很像,但瑞典文對應英文 be 動詞的另有其字:vara / är。
相較於 be 動詞有一種「永久性」、「自我認同」的感覺,mår 這個字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個溫度計:動態的、變化的。當別人問你、或你問自己「感覺(mår)如何」時,就是在做一次動態測量 —— 「感覺一下,現在身體感覺如何?」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瑞典人的感受世界:從 Hur mår du 談起” →[ On Time ]
(中文在後)
Time, a limitation for us,
is something we often want to skip, fast-forward
in order to be somewhere, to have something,
or to become someone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