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用設計模型吵架
上次和 H 碰面的尾聲簡直就是吵架修羅場。但吵著吵著我心中有什麼東西也改變了。
有一天,想著過去那些「比較有效的吵架事件」,試圖歸納出下次可用的作戰守則時,我突然靈光一閃:「咦?吵架好像要越吵越具體,但也要越吵越發散⋯⋯。到底是要具體還是要發散啊?」
我試著把這句話畫成圖,看到眼前的雙菱形,想起:啊,這不就是設計思考裡的「雙鑽石設計流程」嗎?原來吵架也可以運用設計模型啊。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如何用設計模型吵架” →思想即感覺
帶著想像,去你的內在探索
上次和 H 碰面的尾聲簡直就是吵架修羅場。但吵著吵著我心中有什麼東西也改變了。
有一天,想著過去那些「比較有效的吵架事件」,試圖歸納出下次可用的作戰守則時,我突然靈光一閃:「咦?吵架好像要越吵越具體,但也要越吵越發散⋯⋯。到底是要具體還是要發散啊?」
我試著把這句話畫成圖,看到眼前的雙菱形,想起:啊,這不就是設計思考裡的「雙鑽石設計流程」嗎?原來吵架也可以運用設計模型啊。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如何用設計模型吵架” →溝通、心理學、靈性的書籍常常都會提到一點:「不要批判」—— 不要批判自己、也不要批判別人,注意你腦袋裡的喋喋不休的低語。
但是,既然批判這件事聽起來這麼壞,為什麼我們好像常常做呢?如果我們常常做,「批判」一定有某些「功能」、「好處」是我們想要的吧?
就像垃圾食物「壞壞」,可是我們還是喜歡吃,因為它「好吃又舒壓」—— 滿足味蕾、釋放壓力,這就是它的好處。
那批判的好處是什麼?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批判的好處是什麼?批判的人,內心在想什麼?探索:批判” →H 有一個夢想,是獨自踏上三個月以上的單車之旅。我說:「嗯,很好啊!我支持你。去吧!」
H 說「你真好,謝謝你。」說這樣很無私。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自私 vs 無私:相反詞的五種樣子” →重畫一幅之前不滿意的插畫,花了兩個小時修修改改,仍然不滿意。心裡想著:是不是該打掉重練呢?全部刪掉,從空白再開始一次?
但因為已經花了不少時間,而猶豫著:「這樣,之前的時間是不是就白費了?」、「也許還有修補的可能?」、「還是繼續改看看呢?」
正拿不定主意,心裡突然出現一句話:「你要放棄該放棄的,堅持該堅持的。」
「聽」到這句話,我立刻知道該怎麼做了:刪除所有舊稿,重新再來一次。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話語的使用方式” →我在一張紙條寫著:「Trying on thoughts like trying on clothes.」試穿想法,就像試穿衣服一樣。
小時候覺得「渴望」是危險的:「渴望」是原始的、生物的、非理性的,若所有人都追隨自己的渴望,那麼世界就會像叢林一樣混亂。人之所以學習,就是為了要運用理智,避免陷入混亂,創造有秩序的生活及社會。如此,我們便能幸福。如此,大家都能幸福。
從來沒有人確切地跟我說過這樣一段話,但小時候,我學到的觀念大致上就是如此。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「渴望」是危險的?” →大一的時候,國文課選的是現代小說。
當時我有些理組的優越感,覺得科學比起人文是「更有用、更值得學習的」,想著:「畢竟人生這種東西,還是要自己去經歷吧,光是用讀的,感覺沒什麼作用」。
結果畢業多年後,我已經不記得很多科學課程上「重要又有用」的內容了,卻一直記得國文課上老師說的這段話: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事件的形狀:過去不是靜止的存在,而意念像風” →輕鬆可愛的日劇《鄰家月更圓/總覺得鄰家更幸福》(隣の家族は青く見える),裡面的兩個角色:深雪、千尋。看著看著發現適合拿來畫一直想畫的衝突人物誌。
探索議題論述的:理性面、情感面、經驗面;前台「說出的話」,與後台「沒說的話」。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衝突人物誌:生小孩是女人最大的幸福?”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