批判的好處是什麼?批判的人,內心在想什麼?探索:批判

溝通、心理學、靈性的書籍常常都會提到一點:「不要批判」—— 不要批判自己、也不要批判別人,注意你腦袋裡的喋喋不休的低語。

但是,既然批判這件事聽起來這麼壞,為什麼我們好像常常做呢?如果我們常常做,「批判」一定有某些「功能」、「好處」是我們想要的吧?

就像垃圾食物「壞壞」,可是我們還是喜歡吃,因為它「好吃又舒壓」—— 滿足味蕾、釋放壓力,這就是它的好處。

那批判的好處是什麼?

(Advertisement)

批判的好處

後來我找到了一個答案,批判的好處是:

明確、消除模糊地帶和不確定性。

因為我們通常更喜歡「有方向感」、「知道該往哪裡去、怎麼去」、「知道世界為什麼是現在這個樣子」⋯⋯ 等「確定」的感覺,所以我們使用批判來消除不確定性。

批判是「確定的因果詮釋」、「確定的事物關聯」。

批判也像一個「劃界」的行為:這裡是好、這裡是不好,畫出了一條明白的界線。

—— 在思想上是論斷:這個想法是好的、是對的,但那個不是。
—— 在人際上是「選邊站」:你是跟我同邊的,但他不是。

批判的好與不好

平常使用「批判」這個詞時,通常帶有一些負面的意思;但它或許沒有那麼絕對,而可以從「負面」、「中性」、「正面」三種方向解讀:

【負面解讀】批判是:限制性思想、無法突破框架思考、先入為主的偏見。

【中性解讀】批判是一種劃界的行為:這裡是好、這裡是不好。批判遵循固定的標準,並審查哪些人事物符合標準、哪些不符合。

【正面解讀】批判圈出了明確的因果:因為這樣、所以那樣。帶來「確定感」,讓人「安心」;因為有因果、有標準,所以有明確的「下一步行動」,消除「模糊地帶」。批判是心智、理智的確定感。

對人的探索:七種詮釋可能

和「批判」一樣 —— 「一個批判的人」 —— 通常也帶有負面的意思。

如果「批判」可以有正面與負面的解釋,「人為什麼批評、批判」,或許也有一種以上的解釋可能。以下,將探索「一個批判的人」內心的情感和世界觀。

情感

在情感面上,有四種可能。

1. 未滿足的需求、未表達的感受

在〈最會崩潰的瑞典人〉裡面寫過的:批判、指責的背後可能是「沒有表達的需求和感受」。

例如,批評「你為什麼不多做點家事?」的背後可能是「我好累、我需要休息、我希望你幫我」。

之所以沒有直接表達背後的需求和感受,可能是:

  • 從小養成的「溝通習慣」:傳統華人思想重視「每個人有每個人該盡的本分、該扮演的角色」,所以我們該討論「是非對錯」、「應該」、「責任」,而非個人感受。
  • 自我價值感:認為對方不會重視自己的需求感受,所以改以「道德、對錯、責任」的言語來壓制對方。
  • 自我防衛:因為表達自身的需求、感受,會有一種「把最脆弱的部分曝露」在外的感覺,為了避免這種脆弱(vulnerable)的感覺,而以批評的方式表達。

2. 害怕丟臉、擔心、恐懼

有時候批評他人,反映的可能是「擔心他人批評自己」或「認為他人在批評自己」。

有一天我在路上走著走著,留意到腦袋開始批評某個人:「這個人也太愛管閒事了吧!」

然後我意識到:我之所以開始批評這個人,是因為我認為「他是敵人」 ——「他這麼愛管閒事,大概也會在背後說我的閒話吧!」我覺得他不友善、認為他會把我當成敵人 。但實際上,他從來沒有真的批評過我;只是因為我心中出現了「擔心」的感受,就擅自把這樣的假設帶入了。

「啊,原來我在預防性的保護自己啊。」

理解到這點後,我在心裡對自己說:「我會批評他,是因為我擔心他批評我。我可以先停止這個批評的想法,他就不會潛意識地接收到我對他的批評,而真的開始/繼續批評我。因為人好像不太會批評對自己友善的人」。

3. 愧疚、抱歉

例如,A 拜託 B 幫忙一件事情,但是 B 沒有完成。B 心裡覺得愧疚,可能一邊說「哎呀,真的很不好意思」的同時,也將部分責任推給別人「都是因為那個 C 啦,要是他沒有中途來攪局,一切就會很順利了」。

可以說 B 把自己的責任「推給別人」;也可以說 B 心裡太愧疚了,而必須把部分的責任「轉手」出去,才能讓自己好過一點?

4. 失望、沒有歸屬感

例如,批評「這個時代為什麼變成這這樣?亂七八糟的。」可能是來自不理解、沒有歸屬感,透過貶低自己不能理解(可能又有點想融入)的團體、人群,來安撫自己失望的心。

世界觀

在世界觀上,有三種可能。

1. 和預期不符合

有時候批評是來自「對預期失誤」的「校正」。我們可能希望事情在自己的掌握之中、能夠預料,但有時候就是不能如預期。而批評可能是對這個失誤的一個解釋、校正。

例如:「都是因為這些人都亂開車,我才遲到,不然我都算得好好的。」

比起「這個人很愛怪別人」,有時候我會想:「啊,他因為事情跟自己預期的不相同,所以很生氣」。

2. 追求固定標準、沒有彈性(堅持原則)

批判有時來自對固定標準的追求。

「追求固定標準」,有時候是「沒有彈性」,有時候卻又可以說是「堅持原則」。

當我哭喊著「明明當初說好的是這樣,為什麼現在事情又變了?我不接受!」,別人可能覺得我「沒有彈性」、「不懂得隨機應變」;但當別人觸犯我的合理界線、不尊重我時,我說「你這樣不對,我不接受!」,可能是堅持自己的原則。

我們會因為不同的情境,判斷是屬於「沒有彈性」還是「堅持原則」;一個人眼中的堅持原則、合理抗議,也可能在另一個人眼中是僵化、沒有彈性。

3. 過度干涉(有責任感)

「會不會批評,有時候是因為太有責任感?」

例如,當一個人說「你為什麼不吃完就馬上把碗洗了呢?」的時候,他可能是 —— 控制狂、愛干涉別人的生活方式,也可能是(過度地)有責任感,認為環境整潔很重要,是自己必須看顧的責任。


嗯,批評的人(不管是自己還是他人),好像都不太可愛。

但像這樣,把底下的情感和世界觀猜一猜之後,好像就沒那麼不可愛了~?

我的「批判」探索

從自己到他人

從他人到自己

About The Author

soidid

Leave a Reply

* 1) 提問前請先閱讀「關於」中的「提問 & 回覆」。2) 送出後,如果留言沒有正常出現,可能是被系統誤判為 spam;麻煩來信 hi@soidid.tw,我會盡快處理。3) 不希望留言被刊登在頁面的你,歡迎利用「聯絡我」告訴我你的想法與回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