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麼買瑞典語的書?
要找瑞典語的書,我通常第一個到 bokus.com 去查,它的網站好用、能查得到的書也多,我心中都暱稱它為瑞典博客來;其次,我會去 adlibris.com。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怎麼買瑞典語的書?” →思想即感覺
和瑞典語相關的內容。
包括學習心得、學習資源、對瑞典語的思考、瑞典語的電視/報紙/書籍的介紹或筆記。
要找瑞典語的書,我通常第一個到 bokus.com 去查,它的網站好用、能查得到的書也多,我心中都暱稱它為瑞典博客來;其次,我會去 adlibris.com。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怎麼買瑞典語的書?” →偶然在瑞典文學習論壇看到有人貼了一篇論文,並說挺有意思、值得讀讀。
論文名稱是「在翻譯中遺失的莎蘭德 — 探討英文版《龍紋身的女孩》(Lisbeth Salander Lost In Translation – An Exploration of the English Version of 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/Kajsa Paludan,2014)」,旨在探討這本暢銷全球的瑞典小說,翻成英文後,做了哪些顯著的修改。
作者認為,經過翻譯潤飾後的英文版小說,已經不能說是同一本小說了;《龍紋身的女孩》最終的英文版翻譯,更像是被美國文化塑造出來的作品,而非瑞典文化。
這時我才注意到,《龍紋身的女孩》瑞典小說原名是「恨女人的男人們」(Män Som Hatar Kvinnor,英文直譯為:Men Who Hate Women)。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在翻譯中遺失的莎蘭德 — 英文版《龍紋身的女孩》和瑞典原版哪裡不同?” →開始研究「如何理解不同立場的人的感受」這個問題後,我的範圍觸角也延伸到了育兒書。為什麼呢?因為:
怎麼跟這樣的自己對話呢?育兒書似乎是不錯的靈感來源。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瑞典育兒書:給新手爸媽,也給自己心中的小孩(上)” →在學習語言時,我常常忍不住比較「為什麼中文這樣說、英文這樣說,瑞典文那樣說?」並想像不同語言結構背後對應的世界觀、世界模型可能是什麼樣子。
這樣的想像,也是我認為學語言最有趣的地方之一。
例如,在瑞典語的「世界模型」裡,「學習」和「結婚」就和中英文很不一樣。
當初學瑞典語的原因之一是:對這個國家的文化感到好奇、希望讀懂他們在看什麼 —— 這是屬於「內容」層面的好奇。
另一個原因則是對「架構」的好奇:我好奇瑞典語的語言架構,會不會讓瑞典人在思考、溝通上,有什麼跟我們不一樣的地方呢?(⋯⋯ 以致於他們的政治體系「好像」運作得更順利?大家「好像」更能好好討論事情?)
在瑞典語學習的路上,也因此有些小小觀察,想跟大家分享。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瑞典語內建的思維模式,可以讓溝通更順利?” →開始學瑞典語,很快會接觸到的一句話是「Hur mår du?」,意思是「你好嗎?」「你感覺如何?」。英文比較接近的翻譯是「How are you feeling?」。
乍看會覺得 mår 和英文的 be 動詞很像,但瑞典文對應英文 be 動詞的另有其字:vara / är。
相較於 be 動詞有一種「永久性」、「自我認同」的感覺,mår 這個字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個溫度計:動態的、變化的。當別人問你、或你問自己「感覺(mår)如何」時,就是在做一次動態測量 —— 「感覺一下,現在身體感覺如何?」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瑞典人的感受世界:從 Hur mår du 談起” →前篇文提了一些瑞典的電視節目。除了這些比較有教育意義(?)的,我個人覺得最神秘、怎麼會有這種電視節目的,還有一個:《Tunnelbanan》(地鐵警衛——我擅自翻譯的名稱)。
在瑞典,我有一種「大人不是什麼都會」、「協助很容易取得」的感覺。
父母不會因為當了父母,而被期待什麼都會,政府隨時準備協助。這樣的聚會常常是群組聚會,除了分享知識外,也讓人們可以有機會遇到其他有類似處境的父母,彼此分享心得和經驗。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大人不是什麼都會” →剛開始學瑞典語的人,應該都會得到一個建議:「你可以看 Lättläst 的書或新聞啊!」
Lättläst 是什麼呢?lätt 是瑞典語「easy、簡單」的意思,läst 則是「read、讀」的意思。合起來,就是 easy-to-read、容易閱讀。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Lättläst,瑞典的「國語日報」?”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