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你會覺得別人很笨嗎?」
「我五六歲大的外甥,居然已經會開始嫌同學笨了耶。他會說:『那個誰誰誰,很笨,連OOO都不知道,我不要跟他玩啦。』欸,我問你喔,你小時候會覺得別人很笨嗎?」
「嗯⋯⋯好像,不會耶。」
「為什麼啊?」
⋯⋯對啊,為什麼?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「你會覺得別人很笨嗎?」” →思想即感覺
帶著想像,去你的內在探索
「我五六歲大的外甥,居然已經會開始嫌同學笨了耶。他會說:『那個誰誰誰,很笨,連OOO都不知道,我不要跟他玩啦。』欸,我問你喔,你小時候會覺得別人很笨嗎?」
「嗯⋯⋯好像,不會耶。」
「為什麼啊?」
⋯⋯對啊,為什麼?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「你會覺得別人很笨嗎?」” →「想」是什麼樣子?
還是:
在回家的公車上,突然有種感覺:覺得迷失(lost),好像有什麼掉了。但沒辦法確切說出來,為什麼我會這樣感覺。
於是我開始胡思亂想:「我覺得很迷失,是哪一種樣子的『lost』 呢?」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感覺迷失的時候 —— lost and found” →「為什麼一句話會有那麼多不同的意思呢?」上次寫了兩個詮釋框架:語言學、薩提爾冰山理論。這次要再寫兩個:人類學、和腦神經科學。
我想為一個問題找兩個答案。或是三個、或是四個。
對,我也會在心裡想:
我想慢慢改掉這個習慣。
「要怎麼轉換自己對他人的批判觀點呢?」是我放在心裡慢慢找答案的問題之一。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怎麼轉換對他人的批評呢?” →例如:「改變想法」。
—— 有時候我們抗拒「改變想法」,抗拒的是我們心中對「改變想法」的那個意象;但「改變想法」不一定要長那樣。
於是「改變想法」的第一步,不是想辦法「強迫自己接受某個新的想法」,而是改變「改變想法」的意象。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改變想法的樣子” →「我真的不懂,到底要說幾次,我六歲的女兒才會明白:學校八點十五開始,我們最晚八點要從家裡出發,才來得及。我已經跟她說過超過一千次了,但是她就是聽不進去!」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留意那些重複的” →如果思想是雲,語言大概就像框框。
對我來說,思想和語言不是積木樂高的關係,語言並不「組成」思想。思想一直都在那裡,瞬息萬變、難以捉摸,而語言是一個框架。
—— 我們試圖用語言組合出一個最接近的框架,以傳達心中的思想。
有一天,我和 H 去看戶外電影《Silvana – Väck mig när ni vaknat》,主角是瑞典女同志情侶:饒舌歌手 Silvana Imam 和歌手 Beatrice Eli。其中一個畫面,Silvana 對著 Beatrice 露出非常甜美可愛的表情,像小男孩似的靦腆害羞、又有點酷酷的樣子。
雖然他們兩個人性別不同、體格不同,長相更談不上近似。但那個片刻,我覺得這臉、這樣子、這感覺,就跟 H 會在我面前露出的臉一模一樣。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人的樣子:像演員的人,和像杯子的人” →「你知道一萬年是多久嗎?一萬年就是,當有一個人跟你說他想當正常人,然後離開了你,從那一天開始之後的每一天,就是一萬年。」——《誰先愛上他的》
「你知道嗎?你每次答應我,但是每一次都不能做到。為什麼你總是不聽我好好說話呢?」—— 每個人可能都會遇到的人生日常。
這兩句話有什麼相同點呢?
… Continue reading “不合邏輯的時間,是感受” →